作为改革开放之初崛起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中山有着充沛的市场活力。截至2017年,全市有各类市场主体35万多家,民营经济体占比达96.3%以上,全市民间投资比例近70%。目前,部分民营上市企业暂存困难,中山市委、市政府出手纾困。在日前召开的中山市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针对部分民营上市企业股权质押过高和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将组建规模为100亿元的基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上市、挂牌新三板企业中民企占81%
中山拥有3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灯饰光源、红木家具、游艺设备、五金锁具、燃器具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而民营经济一直都是中山市经济的重要支撑,目前中山有境内外上市、挂牌新三板企业100家,其中民营企业81家,占比81%。
据悉,这100亿元基金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市财政、区镇财政、市属国资联合出资,并引导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社会资本共同组建的总规模50亿元的“中山市民营上市公司发展专项基金”;另一部分为50亿元“中山市国资投资并购基金”。基金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一企一策”的原则,以中山市主营业务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面临资金流动性问题的民营上市企业为主要支持对象,为企业纾困解难。
对此,中山一位上市民营企业老总表示,组建百亿基金对中山民营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是重大利好”。“过去几年有些企业走得太快,加大投入,跨产业布局,没注意节奏,导致资金链出现困难。现金流是企业血液,中山市委、市政府帮助企业缓解资金流动性困难,对企业来说是‘救命’之举。”另一方面,也有民营企业代表对民企未来长足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如中智药业的代表就表示,建议政府锁定一批企业进行长期战略扶持。
近8000家新办企业享受线上快速服务
除了对上市民营企业的扶持与帮扶,中山市也给予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办事便利。今年以来,全面推行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行动,推出开办企业综合窗口、开发开办企业综合平台、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住所改革、“审核合一”登记制度、“容缺登记”制度等改革举措。目前,在中山开办企业时间(不含银行开户环节)已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新开办企业最快1天拿到营业执照。
为推动企业开办流程电子化,中山开发了开办企业综合平台,企业开办者只需登录该平台,按指引填写相关申请信息,就可获得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申报信息电子表单和规范文件。“开办企业涉及资料比较多,规范要求也比较多,一旦填错和漏交,申请人可能要‘来回跑’,拖延整体办理进度。”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办企业综合平台的“智能”填报功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申请人错填、漏填信息,避免“来回跑”。申请人打印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表单和规范文件后,直接交到开办企业综合窗口的收件窗口即可。据统计,自今年5月上线运行以来,全市已有近8000家企业通过该平台申报开办企业。
开办企业流程电子化改革将继续“升级”
不断优化的企业开办流程为中山市场主体发展注入了活力。近日,市工商局公布了第三季度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15万户,同比增长5.46%。而随着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手续将进一步简化,越来越多投资者以现代企业的形式进行登记,全市个体工商户数量占比持续下降,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总数占市场主体总数的59.95%,比2011年实施“个转企”政策前下降18.55个百分点。
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山市已被列入全国的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工作试点,接下来,中山开办企业流程电子化改革工作将继续“升级”。按照计划,中山目前还在建设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智能申报审批平台。据介绍,该平台将运用人脸识别和机器人智能审核等技术,推动企业开办全流程网上办理和电子化申报审批,解决“排长队”、“排队难”等老大难问题,实现“线上零跑动办成照,线下跑一次即取照”。
采写:南都记者肖伟
新闻推荐
中山食药监多措并举 力促餐饮业守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