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中山实现开办企业只需2个环节、5天办成,做到“只进1扇门”“最多跑1次”。叶志文摄
中山在市、镇区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设置自助办理服务区,提供导办帮办服务,使开办企业更加便利化。叶志文摄
“真没想到,1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赶上了好政策,现在在中山开办企业真方便!”今年9月,广东旺金屋科技有限公司开办企业代办人冯先生体验了中山开办企业的新速度:仅1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开办企业新速度,是中山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扎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一个有力抓手,对标最好最优标准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审批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政务服务新高地。
办企业,大提速
新设企业最快1天拿到营业执照
从“来回跑”到“最多跑1次”,中山开办企业便利度改革跑出新速度。
仅用5天,一项全球顶尖技术成功落地中山。在今年“3·28”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由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作为领军人物的“钙钛矿薄膜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签约。4月3日,项目团队递交了注册资料,5个工作日后便拿到了营业执照。
这种速度,将成为常态,甚至更快。
今年5月,中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中山市全面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行动方案,提出中山实施全面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行动。方案实施以来,中山实现开办企业程序从原来的5个简化至3个,环节从原来的7个压缩至2个,时间从原来的20天缩短至5天,最快1天可领取营业执照。
紧紧围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中山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信息化为基础、标准化为核心、便利化为手段,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加快形成中山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坚持效率优先,能办速办,实现开办企业只需2个环节、5天办成,做到“只进1扇门”“最多跑1次”。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中山结合“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在市、镇区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全面铺开开办企业综合窗口的设置,实现闭环管理,做到即时开户,最大限度减少申请人往返次数和办理时间。与此同时,通过在市、镇区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设置自助办理服务区,提供导办帮办服务,使开办企业更加便利化。此外,通过制定企业开办全景式指引、开发智能预约服务系统、开通办理进度短信提醒服务、开发自动应答机器人客服、组建商事登记网上审批中心等举措,从细微处注重改革,进一步提升办事群众的获得感。
做减法,更便民
“五张清单”重构政务服务新生态
从“三集中一分开”到“五办”改革,中山“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刻过来咨询了。”从南朗镇翠亨村赶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甘师傅,从事货物运输行业已有十几年。过去,他必须到行驶证登记所在地交通运输分局办理运营货物运输车辆年审业务,从去年9月起,这项业务不再受行政分区限制,可在24个镇区各个业务窗口办理。
如今,这种“同城办”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中山市先行先试,以“减少审批程序、减少审批资料、减少前置条件、减少审批时限”为指引,提前谋划,在2018年初即启动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代理办同城办”改革,并于7月公布首批事项清单,比要求的时间提前3个月完成,服务内容增加“代理办”,成为全省首个公布“五办”清单的地级市。
自全面推行“三集中、一分开”改革后,中山“五办”改革的推进,“让群众少跑腿”的行政服务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加深。
当前,中山已全面梳理公布“五办”事项清单,对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市、镇两级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五办”改革范围。在已公布的首批“五办”清单中,行政许可事项748项、公共服务事项344项。
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马上办”可实现简易事项群众等候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网上办”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在线申报办理,“一次办”促使企业审批服务事项一次上门办结、限时办结,“代理办”可让重点项目、民生项目、重要紧急类项目可以全程导办代办。
着力破解审批服务事项办理中出现的新痛点难点堵点,中山按照“成熟一项、新增一项”的原则,不断扩充“五办”事项清单,逐步实现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全覆盖。数据显示,“五办”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动力,截至2018年9月底,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9748户,同比增长7.9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22.05%。
筑平台,助转型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从“个案突围”到“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暨猪八戒网中山“互联网+”产业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山市美居产业园伊电园正式揭牌运营。引入社会优质网络平台资源,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突出了服务本地企业和产业的针对性,成为中山致力打造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新成员。
近年来,中山市围绕优势传统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需求,培育引进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单位,打造服务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品牌、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营销等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全面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发展质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从2016年起,通过联合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黑子信息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聚享机器人等企业,中山市陆续打造了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共享机器人打磨抛光公共服务平台等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带领全市中小企业向社会“借脑”“借力”,逐渐形成了可服务全市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雏形。据中山市经信局披露,目前,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服务企业600多家,免费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1200多套,被企业采纳并实施600多套。
10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山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依托重点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重大产业平台等,围绕“互联网+”共享设计、智能产品、智能制造、共性工厂、检验检测认证和质量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九大板块,培育引进一批优质公共技术服务单位,搭建一个开放共享、运作规范、服务高效、功能齐全的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切实解决产业集群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共性难题,推动全市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带动新增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
破与立,勇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登上国际舞台
从中山古镇到日内瓦,中山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之路。
2018年9月3日—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执法咨询委员会第十三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在这次世界级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会议中,广东省中山市代表团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关注:在大会上,“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中山古镇模式”被作为主题演讲在会上推介,中山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模式、中山知识产权保护经验获得各国代表的肯定和好评。
走上世界舞台,源于中山知识产权保护的一场探索。
2011年,中山市积极响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通行规则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路子,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在产业集聚区创造性地设立了“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经过7年探索,中山快维中心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成为一个外观设计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专利权人按规定提出请求后,中山快维中心5个工作日内即可立案,并且将于5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勘验,15日左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处理,从提出请求到结案只需1个月的时间。
当前,中山古镇形成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据统计,2011—2017年,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专利侵权纠纷立案2349件,结案2337件,赔偿金额共315.58万元。目前,经国务院发文推广,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的经验做法已在全国17个行业应用。
保护创新、重视创新,中山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在2017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中,中山城市创新发展指数跻身全国城市前20强。站在新的起点,中山市提出积极参与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计划,积极对标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培育高水平创新生态,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撑。
重信用,优环境
信用体系建设获信用中国网肯定
从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到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信用大网”,中山市成为全省首批获信用中国网刊登专访的城市。
在中山,“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逐步形成。
中山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已采集50个部门超过1.7亿条信用信息。涉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重点人群四大类,可实现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联合惩戒、信用预警、信用公示等多项功能,并已完成与广东省信用系统的数据对接工作。2017年底,中山市信用数据报送量位居全省第二。“信用中山”网作为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对外平台,目前访问量超过65万人次。
当前,中山出台了《中山市诚信红黑榜公布管理暂行办法》及《中山市企业和社会组织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暂行办法》,并配套了23个重点领域47项行业性诚信红黑榜与联合奖惩实施细则,涵盖旅游、城管、税务、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同时,中山充分注重“守信激励”正面导向,发挥了“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2017年,全市共有1505家企业通过2016年度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其中12家通过2014—2015年度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二名。此外,有1814家企业通过2017年度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比增20.5%,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中山市还创新地构建了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以信用建设促进金融服务。2017年底,“一体化系统”促进企业累计获得银行授信15700笔、金额5601.32亿元。其中,小微型企业累计获得10020笔授信,金额1023.60亿元,笔数和金额分别占企业通过系统授信笔数及额度的63.82%和18.27%。这项工作被《金融时报》高度肯定为征信体系建设“中山模式”,入选“信用中国”网广东信用周“试点示范与创新实践”栏目的“先进地市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在国家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正努力打造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的中山,通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及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说
保护知识产权
2012—2017年,中山全市法院共新收(不含上年旧存)民事知识产权案件8735件,诉讼标的总金额达到5.7亿元,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执行案件1726件,执结1598件,执行到位标的金额1717.3173万元,执结率高达92.58%。
创新创业活力
2015—2017年,中山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连续3年翻番。
2017年底,中山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1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29%;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456件,增长35.2%。
“五办”改革
中山首批“五办”清单中,行政许可事项748项、公共服务事项344项。
“五办”改革实施6个月以来,“马上办”办件量23.2万件、“网上办”28.1万件、“一次办”24.1万件、“代理办”1.2万件、“同城办”31.5万件,提前办结率100%,平均提速50%,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营商环境
开办企业时间(不含银行开户环节)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商事登记全流程可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开办企业申请人最快1天可领取营业执照。
信用环境
2018年,中山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获得了由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颁发的2018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特色性平台网站”,是广东省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城市。
目前,全市共有1814家企业通过2017年度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其中1086家连续3年通过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
撰文:罗丽娟
编辑统筹:李江萍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根据《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全体会议及常务委员会会议公民旁听办法》的有关规定,现邀请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