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在火炬开发区“长者饭堂”里就餐。
在火炬开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还可以享受理疗服务。
2月28日中午,89岁高龄的谭满兰和91岁的孙有叶像往常一样,来到火炬开发区六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餐。今天配送的饭菜有蒸鱼、咸蛋和青菜,汤是广东人喜欢的党参红枣鸡汤。在六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就餐的老人,约九成享受了无偿就餐,还有部分享受半价优惠,自己只需出6元。
2018年11月12日,中山市民政局出台《中山市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镇区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长者饭堂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着力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其中,火炬开发区依托各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全区开设了11个“长者饭堂”。2月28日这天,在火炬开发区的“长者饭堂”里,超过600人在这里就餐。
采写:实习生徐可淳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云
样本
饭堂受欢迎,就餐人数一年翻番
家住火炬开发区六和社区的孤寡老人黄干森,一日三餐要自己解决;张家边四村的玉兰婆婆,子女工作较忙,午饭无人照料;还有一些老人行动不便,买菜做饭也成为负担……“长者饭堂”的开设,解决了这些老人的就餐难题。
作为中山市经济社会建设的领头羊,火炬开发区人口多,非户籍人口占比较大。据统计,目前火炬开发区户籍老人约1.1万人,常住人口老人约1.3万人。经火炬开发区相关部门摸底调查,2018年有配餐助餐需求的老人约500人,2019年上升至1000人。
2018年6月22日中午11时,火炬开发区张家边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长者饭堂”开餐,成为中山市首批“长者饭堂”试点之一,当天就有50多名老人到食堂用餐。如今,该中心成为目前就餐人数最多的地点之一,2月28日的就餐人数达到了102人。
根据政策,各试点镇区因地制宜运营“长者饭堂”。火炬开发区制定的政策力度较大,户籍年满6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特困供养对象中的散居老年人,双低、边缘家庭中的老年人,社区年满80周岁以上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孤寡老人中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一级残疾军人中的老年人等,都纳入了无偿就餐对象。符合条件的老人递交申请后,经审核通过便可享受免费就餐服务。
“长者饭堂”另一类服务对象是低偿就餐老人,主要包括火炬开发区户籍或常住人口中年满60周岁的社区长者,每餐标准为政府补贴一半,老年人自费一半。
目前,火炬开发区已经开放了11个“长者饭堂”,分别设在火炬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张家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六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海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博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各社区的公共场所等地。
难题
模式可复制,场地成难点
六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月的午餐里,增加了新菜式鲩鱼。“以前我们怕有鱼刺不适合老人,所以饭堂一直没有做鱼。但是有挺多老人提出说想吃鱼,所以这个月就尝试了,大家反馈还不错。”中山市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黄嘉玲介绍。
当天下午,开设了“长者饭堂”各社区的负责人坐在一起,开始商讨一件“大事”:下个月的菜谱怎么定?
“按照我们的观念,应该是由配餐公司请专业的营养师来配餐,让老人吃得更健康。但后来我们发现,老人家还是很在乎口味问题,吃得满意也很重要。”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经过磨合,由社工或志愿者负责收集就餐老人的意见,让老人选择菜式,在保障营养和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相对集中的菜单,这样就照顾了大部分就餐老人的口味问题。
为满足老人口味要求,“长者饭堂”每周每天菜式各不相同,每月再更换一次菜谱,花样还是挺多的。
实行半年多以来,火炬开发区“长者饭堂”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式,分为两种配餐情形:一是社区集中配餐服务: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为集中就餐点,依托颐康老年服务中心的饭堂及有资质的配餐公司,每日将午餐送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方便老人就近就餐的场所,再由工作人员进行分发,让长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长者饭堂服务;二是社区送餐服务。通过培育及成立民政义工(主要由邻里及社区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为无法出门并符合无偿配餐条件的长者配送上门。每日午餐时间,送餐公司以集中配餐的方式统一配送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再由民政义工送餐。
作为首批试点,火炬开发区开设“长者饭堂”进展很快,但在操作过程中,相关部门也遇到了难题——场地问题。
“有条件的社区,现在基本都开设了"长者饭堂"。还没铺开的一些社区,都是因为受到场地限制,找不到合适的场所供大家就餐。”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没有场地怎么办?因地制宜腾挪空间。火炬开发区富联社区即将开设的两个“长者饭堂”,就打算充分利用社区的公共场所作为配餐点,“不拘泥于居家养老中心,哪里有场地就设在哪里。”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的反馈来看,“长者饭堂”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肯定,该区今年将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推进这项工作。
计划
今年中山试点将覆盖40%镇区
开设“长者饭堂”后,六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明显比以前更热闹了,不少老人提前到中心参加活动,午餐时和几十名老人一起用餐、聊天,“生活也没那么寂寞了”。
笔者了解到,火炬开发区“长者饭堂”的无偿服务对象,由政府全额补贴15元/餐,其中餐费12元,配送费及餐具清洗费等3元;低偿服务对象,由政府补贴9元/餐,包括餐费6元,配送费及餐具清洗费等3元,老人自费6元/餐。
2018年5月,中山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中山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量到质提升的实施方案》,提出“实现"1+2+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要求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上门家政及社区送餐助餐、社区康复、日间照料等服务。火炬开发区很快制定了方案,计划依托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社区送餐、助餐、上门家政、上门康复、日间照料等服务,目的是“帮助社区老人实现就近就餐、就近养老”,让每位老人能够在社区安享晚年。
2018年,中山市在火炬开发区、小榄镇、三乡镇、沙溪镇、石岐区、南区6个镇区开展了长者饭堂试点建设,免费为辖区内散居特困供养对象提供服务、低偿为其他困难老年人提供健康放心的集中用餐或送餐上门服务,让约1000名老年人受惠。以火炬开发区为例,据该区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该区去年每日为约580名社区长者配餐,累计配餐28000餐次,有效解决社区长者就近日常就餐问题。
根据计划,2019年,中山市将在6个试点镇区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另外4个镇区试点建设“长者饭堂”,使试点镇区达到10个,占全市镇区数量的40%,让更多有需要的长者享受到用餐服务。
■关注
从上门送餐到上门家政:
让困难老人的“兜底民生”更有质量
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提出了新的考验。《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中山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量到质提升的实施方案》的出台,将上门家政及送餐助餐服务列入2018年年底民政绩效考核内容,大力促进了该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从上门送餐到上门家政,随着政府兜底民生的不断完善,中山已有镇区开始实行更为充分的居家养老服务。
“上门家政”同享受免费或半价优惠
以火炬开发区为例,该区去年9月出台的《火炬开发区居家养老服务从量到质提升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为区内政府兜底的重点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居家养老服务,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为区内60岁以上户籍健能老人提供低偿居家养老服务,从而实现老人就近养老;发展民政义工,完善区内养老服务体系及服务机制,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上述服务内容所依托的地点,包括了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社区(小区)老年活动中心及星光之家,以及各服务对象家中。除了上述“长者饭堂”服务,该区所实行的上门家政服务,也充分照顾到了特殊老年人群体的需要。
根据政策,在火炬开发区可享受无偿上门家政及日间照料服务对象为火炬开发区户籍年满6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包括特困供养对象中的散居老年人,双低、边缘家庭中的独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中的独居老年,孤寡老人和一级残疾军人中的独居老年人,重度残疾人中的独居老年人;低偿上门家政服务对象为火炬开发区户籍年满80周岁以上独居失能老年人。和“长者饭堂”所服务的对象一样,低偿上门家政服务标准为政府补贴一半,老年人自费一半。
这项政策所提供的服务,涵盖了老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如负责社区老年人生活需求、安全监督,为社区老人提供家庭清洁、家电清洗、生活照料、洗衣、陪购物、煎药等。
“根据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配置家政工作人员每星期1次、每次4小时的居家上门家政服务”。据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社区有困难老年人提供家政需求服务,除了能够帮助他们进行环境清洁、杀菌、防腐、物品保养等,还能帮助家庭与社会互动,提高老年人家庭生活质量。
购买专业服务提供“上门康复”
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链条上,火炬开发区还将政策范围扩展至“上门康复”层面。
通过购买专业康复师的服务,该区为困难老人提供健康护理服务,其中一项就是开展康复上门服务。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其服务对象包括了特困供养对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双低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60周岁以上有康复需求优抚对象及重点优抚对象,孤寡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一级残疾军人中的老年人。
此外,还有定点康复服务,主要是针对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和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
从目前实行的模式来看,康复服务包括提供每周两次、每次2小时居家康复、护理、保健服务,目前全区有居家定点及上门康复服务人员近20人,需具备康复治疗技术师(士)专业技术资格职称。
“中、低频电治疗、超声波治疗、推拿、肢体功能训练、艾灸、生命体征监测、红外线治疗、中药封包、蜡疗、真空拔罐、防压疮护理、康复训练服务,都是这项服务涵盖的范围。”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医疗康复服务,进而形成提供老年人预防、保健、护理、医疗、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以保证老年人能得到连续、有效、方便的康复、保健服务。
根据政策,孤寡、独居、三无、五保老年人可以享受每周二次、每次3小时“一对一”的居家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目前,火炬开发区约有30人可以享受该项服务,年服务达3400多人次,服务时数超过1.2万小时。
无论“长者饭堂”还是上门家政、上门康复,专业的社工团队是组成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去年,火炬开发区的社工组织对需要及时跟进的长者进行帮扶,全年走访约1700次。2018年,火炬开发区投入746.5万元资金,为全区老人提供“四维度”兜底养老服务,年服务约9.8万人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东麒通讯员黄忠)2019年度珠江禁渔期,将从今年3月1日0时持续至6月30日24时。禁渔期间,中山市内所有自然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