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中山 > 中山新闻 > 正文

欢迎回家!“雪龙”号驶入我国海域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3-07 06:36   http://www.kcqsx.com/


3月6日,“雪龙”号航行在我国南海海域。新华社发

“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6日航行在我国南海海域,预计6天后靠泊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南极科考是衡量一个国家力量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进步和气候变化,人类探索南极的兴趣和热情与日俱增。”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说。本次科考期间,考察队经受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雪龙”号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据新华社“雪龙”号3月6日电

建成我国南极首个雪下工程

科考队在泰山站新建了我国在南极的首个雪下工程(见上图,新华社发)。新建雪下工程完成了站区能源供给、取暖保温、融雪供水及污水处理、消防监控等系统的建设,初步建成了极端气候环境下南极内陆风能—太阳能组成的新能源系统,取得光伏电池、风力机组、低温部件、特种材料的关键技术突破,对新能源在我国南极考察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在阿蒙森海发现磷虾繁殖地

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考察队首次在阿蒙森海东区实施多学科综合调查,初步发现阿蒙森海东侧的彼得一世岛周边可能存在磷虾繁殖地(见上图,新华社发),为帮助科学界探寻南极磷虾繁殖地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发现可能获取150万年冰芯新区域

“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在本次考察期间成功完成东南极冰盖冰脊B地区探测,发现冰盖深部完好保存了超过100万年的连续冰层结构(见上图,新华社发),冰脊B地区最有可能成为获取150万年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的新区域。

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新突破

●在西风带关键海域成功布放我国首套监测浮标

●首次在罗斯海进行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水下机器人试验并获得成功

●在中山站完成我国首台极区中高层大气激光雷达安装并投入运行

●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冰盖及冰下基岩钻探装备首次在南极试验应用

●首次在中山—昆仑站冰盖断面开展高精度地面绝对重力观测

●首次在昆仑站安装太阳多色望远镜

●新一代南极长城站地震台完成改建并运行

新闻推荐

“让学生感到志愿服务是一件光荣的事”中山市实验中学团委书记张旭被评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中山市实验中学团委书记张旭被评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欢迎回家!“雪龙”号驶入我国海域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