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正在演奏。2009年,一部来自香港的纪录片《KJ 音乐人生》横扫第46届台湾金马奖,摘得最佳剪辑、最佳音效以及最佳纪录片三项大奖。这部由香港本土导演拍摄的纪录片,横跨六年时间,用镜头连接了11岁的香港音乐神童黄家正与17岁的孤傲青年黄家正,为观众呈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8月20日,由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特别邀请《KJ 音乐人生》主角、香港著名青年钢琴家黄家正举办《人生如戏》钢琴音乐会。音乐会打破钢琴独奏会的传统模式,以“启航、迷失、重聚”三个阶段,通过古典音乐,带领观众品味人生中的五味杂陈、悲欢离合,同时分享其音乐历程和人生感悟。演出前,黄家正接受了本报专访,畅谈纪录片后他的故事。
文/本报记者 冷启迪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用音乐指导人生
记忆里的黄家正,尚停留在2009年由导演张经纬拍摄的电影《音乐人生》里:戴着“天才”帽子,桀骜不羁、充满争议。“我其实很少提到我的这个纪录片。”黄家正对我说。坐在我面前的他,目光谦和,神态笃定。在那个片子拍摄完之后,黄家正负笈美国,直到2013年才回到香港。“纪录片是我过去的人生的记录,代表过去,其实我是一个向前看的人。”
弹钢琴是为了什么?11岁的黄家正一直思考的这个问题,17岁时他终于有了答案。“不是要演出一场赚几百万,而是要坚持我读音乐的原因:用音乐指引我人生,做有意义的人。”
现实生活中,学音乐的人不计其数,但学音乐是为了什么?或许是觉得音乐好玩。好玩就想去弹好,弹好了就要去比赛,赢了这次,还要赢下一次更大的比赛。又或许是家人的提倡和社会的影响,当学有所成之时,颐养精神的音乐才华成为了炫技的资本,迎来的是众人的赞叹,得到的是虚荣心的满足。
黄家正不为这些,他热爱音乐,音乐是他表达自己的方式,音乐更是他看世界、看人生的桥梁。他从音乐中体会到世界人生的种种魅力,这不都是美好的,但这是丰富的、迷人的,让他充实,给他快乐。
》》》走出迷茫与自我“重逢”
黄家正也曾经失落迷茫过,然而时光流逝,在经历过人生的追问之后,黄家正走出了迷茫,与世界和解,与自我“重逢”,他不再问音乐是为了什么,“音乐就是音乐本身,我拥有音乐很快乐,每天早晨弹着柔和的曲子醒神,我是幸福的。用音乐和全世界其他人交流,我也是幸福的,所以这就是音乐的意义。”
黄家正说音乐是不会骗人的。演奏音乐时就仿似一面镜子,反映着演奏者的内心。这些年黄家正做了许多主题音乐会,每一场演出都蕴藏着他内心的想法。黄家正的演奏独特之处,就是让观众听一场演奏会,不纯粹在演奏厅内欣赏经典曲目,而是透过音乐与演奏者交流。本次音乐会,这位钢琴天才特别挑选了《给阿丽娜》《魔鬼的阶梯》《镜中镜》《C小调帕萨卡利卡》等曲目,它们代表的正是他眼中人生的“启航、迷失、重聚”三个阶段,“到最后,我们终会与自己重逢。”黄家正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柯颂通讯员刘明林芷君)8月21日,记者从横栏镇获悉,位于该镇的市级孵化基地——造明公社组织外贸创业者对接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