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在县城石岐仁山胜利会师。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中山八区的地主武装梁渭祥闻风而逃。15日,七八区区分委即命北海队进驻乾务乡。当天下午,又通过陈培光策反,驻斗门墟的国民党保警队吴均平连十余人起义,开到南山中禾里接受改编。10月16日,驻八区的保警第一营第一连,第三连阵前起义接受改编,斗门第一次解放。郑文、周挺、梁其颖率领中山八区人民武装进驻斗门,并成立八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日,中山县七、八区接管委员会成立,主任赵明,副主任郑文、周挺、梁其颖。随后,七、八区接管委员会发出安民告示,宣传党的政策,安定民心。
斗门解放的第二天,国民党广州卫戍司令部李及兰残部3000余人逃窜到斗门。为了避免损失,八区人民武装部队向黄杨山撤退,而后划归中山独立团建制,编列为中山独立团第四营,营长陈培光、教导员周挺、副营长甘子源,下辖3个连。
11月2日至4日,刘田夫、严尚文、何清、罗哲文、叶源等率领粤赣湘边纵队一团从梅阁挺进八区,两广纵队同时从坦洲进入八区,与坚守八区的武工队汇合,追歼李及兰残部,敌人逃窜。4日,八区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2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后勤部长郑少康率第一师第一团先锋营300余人分乘两艘船,由东莞县虎门横渡珠江挺进中山县境,28日晚到达石岐,进驻岐江边的岐江医院及烟墩山会堂、西山中山纪念图书馆,控制了石岐城区制高点和水陆交通要道。
同时与驻五桂山区的中共中山县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取得联系,议定于10月30日在石岐会师。同日,珠江地委委员、中山县人民政府县长谭桂明派出中山独立团后勤负责人李斌率领工作组先行进入石岐,筹备部队进城、会师、建政、支前等有关事宜。中山人民欢迎人民解放军暨庆祝中山解放筹备处负责人吕华等召集各人民团体、社团学校及地方开明人士等60多人齐聚商会礼堂,商议欢迎解放军进城和庆祝中山解放工作安排,并通知各机关、团体、学校于30日上午11时前到达石岐南门华佗庙车站,按欢迎行列划分工人区、学校区、商人区、农民区、机关社团区5个区域,欢迎解放军入城。山区人民知道解放军要解放中山,中山独立团要进城了,许多群众围着战士谈至深夜仍不肯离去。
10月30日正值重阳佳节,秋高气爽,阳光普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在县城石岐仁山胜利会师,宣告中山解放。
同日下午,珠江地委书记黄佳命令梁泰猷、肖权率纪文队做向导,带粤赣湘边纵队一团200多名战士从顺德进入中山九区,解放大黄圃,接管原国民党九区区署。纪雄队则留在顺德,后编为顺德县大队七连。当解放军由顺德渡河进入中山九区时,沿途站满了欢迎解放军的群众。下午4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一团、顺德独立团纪文、纪光队与九区各界代表、人民群众在黄圃镇九区中学大操场举行九区各界人士庆祝解放大会。
10月25日,三区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在古镇邓氏大宗祠集结队伍,进行入城教育,配合解放军解放小榄镇。到古镇集结的队伍有:由张枫、吕胜率领的三区中队;由袁世根和叶超率领的海洲自卫队及袁勋率领的各乡群众性武装。同日,公开宣布成立中山县三区区委和中山县第三区人民政府,区中队也同时成立。11月4日,三区区委派叶勉忠带领先遣队进驻小榄原国民党三区警察所,与小榄自卫队队长、小榄商会理事长卢励吾商讨接收小榄有关事项。8日,张枫、袁世根率领武装队伍和各乡党团骨干约250人,从古镇出发,经曹步过九洲基进入小榄。当天上午8时,国民党小榄镇镇长高澄江和商会理事长卢励吾率领各机关、团体、学校师生代表数百人,前往该镇东区四圣宫,恭迎解放军。队伍进入小榄后,即接管原国民党三区区署,宣布小榄镇解放。
11月5日,石岐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拱北海关,10日颁发《拱北关初步接管办法》14条。五星红旗在炮台山上高高升起,代表着中国海关真正由中国人民来掌管。
(本文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史(第一卷)》改编)
文字整理:黄春华
市党史办供图
新闻推荐
中山市孵化器探索集群注册托管模式,实现办公场所共享 一年吸引近700家企业入驻
本报讯(记者谭华健)中山市孵化器正探索出孵化新模式。记者近日获悉,全市首家为集群注册企业提供住所托管服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