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山
新岭南 > 广东 > 中山 > 今日中山 > 正文

沙溪篮球的前世今生 几代人接续传承掀起篮球“旋风”,最近勇夺中山联赛三连冠

来源:中山商报 2019-08-27 17:48   http://www.kcqsx.com/


冯汉远(蓝衣)与队友在球场训练。上世纪70年代在象角小学进行的篮球友谊赛。(资料照片)日前,2019年中山市男子篮球联赛在中山体育馆落下帷幕。在决赛中,沙溪队成功击败横栏队,实现“三连冠”。这是中山篮球史上唯一一支完成三连冠的球队。

沙溪篮球辉煌的战绩,与该镇悠久的篮球历史密切相关。近日,记者走进沙溪镇,从几代沙溪篮球人的讲述中,了解沙溪篮球的前世今生。

赤脚打球的年代

在沙溪镇象角村村委会三楼陈列室,墙壁上一张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吸引了记者注意。清晰的影像显示,两支球队正在象角小学的篮球场上比拼,防守方球员采取人盯人战术,对进攻方实施紧贴防守,双方在篮下势均力敌。画面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篮板是由木板拼装而成,场地没有明显的球界,比赛设施相当简陋,但场边里三层、外三层的观赛群众,让人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热烈的气氛。

回看当年风采,瞬间勾起了象角村69岁老人阮景繁的记忆。“这张照片记录的是沙溪第一次举办篮球邀请赛的情景,那时候象角村、下泽村、涌头村、龙头环村等6个村相继组队参加比赛,我当时代表象角村出战。”阮景繁身高177厘米,1969年开始代表沙溪公社打球,出任中锋位置,是当年“沙溪队”中的主力成员。“当年队内还有好几个1米8以上的大个子,不过篮球这项运动并不只是单靠身高,还要看技术。”阮景繁笑着说。

由于物质匮乏,当年的篮球场还不太“正宗”。“当年球场都是黄泥地,球界得自己画,先用脚沿着操场踩出一道痕来,然后打来一桶水,顺着痕迹一路浇过去,这样才看得清楚。”阮景繁回忆起当年的篮球岁月,难掩激动,年近七旬的他忽然从座上站起,一路讲解,一路演示动作。“我们打球那会,连三分线都没有,用的球也都是塑料做的,而且我们都基本上是赤脚打球。”阮景繁说。

尽管条件艰苦,但丝毫没有影响到那一代人的篮球热情。“比赛基本上都是自发组织的,大家打球的热情很高,即便白天工作很累,可一到晚上,大伙还是十分乐意聚集在一块打球,非常开心。”提起篮球,阮景繁的脸上由始至终带着笑容。

谈及篮球在沙溪的兴盛,阮景繁说沙溪是中山的“篮球之乡”,他小时候就常看村里的长辈打球。“篮球是从港澳一带传入沙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一套本地的篮球术语,球场上使用的几乎都是简单的英文。”外投叫“long shoot”、界外球叫“out”……这种英文和沙溪话结合的发音,靠口口相传,经常闹出读错音、隆都式英语的笑话。直到后来,简洁明了的手势在球场上更为流行,隆都式英语才慢慢消失。

如今,阮景繁仍保持每天早上投篮的习惯,陪他一起的仍然是昔年的队友,热爱篮球的他,还把这份热爱传承到下一代身上。“我们家三代都喜欢打球,儿子阮宗远也是打中锋,曾代表象角村参加比赛,孙子阮柏鸿今年11岁,是控球后卫。”阮景繁对孙子寄予厚望,他告诉记者,阮柏鸿今年还参加了“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取得了全国第三的成绩。

“沙溪三沙”传承后卫接力棒

9日下午,市气象台悬挂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闷热的沙溪镇体育馆内却传来阵阵击球声。

进入室内篮球场,几位沙溪队的篮球运动员正在训练。只见一名身穿绿色球衣的球员猫着腰,篮球被他牢牢控制在手上,双手交叉拍击。在队友的挡拆下,他瞄准“突围”的机会,忽然提速加快步伐,从人缝中“闪”出,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篮下,一个虎跳,上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入筐内。

这位球技行云流水的球员叫冯汉远,身高175厘米,今年35岁的他是沙溪队三连冠的主力球员兼教练,同时也是市篮球协会副秘书长。1998年,冯汉远被教练选入体校,天资卓越的他,不到一年就被提拔到中山男篮青年队参加比赛,2003年开始担当中山队控球后卫,并一直效力至今。

翻开冯汉远的履历,扑面而来的是奖杯金灿灿的光芒:中学的时候,他赢下了广东省中学生联赛的冠军,这一年他决赛的对手是易建联;中国行业系统杯,代表广东省出战并斩获冠军,冯汉远是队内唯一一个190cm以下的正选,并在决赛阶段个人拿下25+带领球队获胜;2017年,他带领中山队赢得省男篮联赛第三名的历史性最好成绩;2017-2019年,他带领沙溪队赢得市男篮联赛冠军,实现三连冠……

冯汉远是田径运动员出身,是家乡的篮球文化让他与篮球结下“良缘”。“我是下泽村人,村里的篮球场是记忆中最热闹的地方,小时候家里人经常领着我去看比赛,大家都认可我的篮球天赋,每当举办友谊赛时还会让我上场,从那以后篮球就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基本功扎实、天赋出众的冯汉远,在中小学篮球联赛中大放异彩,一举被体校教练选中,开始了长达近20年的篮球生涯。

“沙溪是公认的中山篮球之乡,盛产后卫,每年我们镇都会有几位年轻球员被推荐去体校,而且中山队每年的主力都有沙溪籍球员。”冯汉远自豪地说。在中山篮球界颇具盛名的无疑是“沙溪三沙”。“三沙”代表的是三代后卫队员,分别是:“大沙”冯永良、“中沙”黄洁辉、“小沙”冯汉远。他们都是左撇子球员,也是最出色的后卫,常年占据市、镇代表队的主力位置。

据了解,目前中山市队18名球员中有5人来自沙溪镇,无论是高宇锋、李衍均、刘炜祺还是千禧一代的梁俊文与范宇霆,年轻球员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球队中的中流砥柱。而“三旬老汉”冯汉远,其球员生涯也接近尾声,再加上伤病的困扰,从球员到教练的转变,冯汉远已经做好了准备。

坚持19年举办镇级联赛

“沙溪篮球文化悠久、氛围浓郁,家家户户的长辈都喜欢打篮球,年轻一代深受感染,也喜欢上篮球这项运动。”沙溪镇篮球协会会长刘兆光介绍,1999年,沙溪成功举行了第一届镇级男子篮球联赛,每个村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球队和篮球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市举办时间最长的镇级男篮联赛。

2003年,为提高比赛的竞争性,沙溪男子篮球联赛开始分设甲级、乙级比赛。按照赛事规则,联赛前八名为甲级球队,后八名为乙级球队。赛事每年举办一次,以积分制统计成绩。比赛结束后,排在甲级前六名的队伍属于保级成功,而第七、八名则要降级到乙级,而乙级的前两名队伍则晋升到甲级。

有了成熟的联赛机制,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球员在比赛中被发掘。刘兆光说,像已经进入中山市队的高宇锋、李衍均等年轻“草根”球员,他们之前没有进入体校系统培训,都是在镇级比赛中被挖掘出来的。

文/见习记者 陈伟祺 本报记者 夏亮红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新闻推荐

中山站日均客流1.4万人次 预计下周将迎暑运高峰

本报讯(记者何淼通讯员谭虎)随着暑期出游的旅客越来越多,中山市各大站场迎来了大量客流。8月13日,记者从中山站了解到,目...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沙溪篮球的前世今生 几代人接续传承掀起篮球“旋风”,最近勇夺中山联赛三连冠)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