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中山市招商推荐会上,与会嘉宾在仔细阅读招商材料。南方日报记者王云摄
2018年,中山成功引进全球领先的德国VDE测试认证院,在中山设立全国首家综合检测基地。图为开幕当日,外国嘉宾在与工作人员交流。南方日报记者王云摄
优质产业项目是区域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招商引资,历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和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珠三角9市“一小时经济圈”带来资源要素流通的同时,城市间的“招商战”也在进行中。
中山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近年来动作频频。在取得一定的招商成果的同时,中山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缺乏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行业龙头等投资项目,投资项目面临“星星多,月亮少”瓶颈。
同在珠三角考察的优质项目,有的花落中山,有的与中山擦肩而过。中山招商引资如何排兵布阵,吸引更多世界500强项目?聚焦一线招商人员,盘点周边城市综合实力,中山也许能在这场“招商战”中得到一定启发。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廖冰莹吴帆吴欣宁通讯员唐勇义
1招商一线:好项目不等人
向世界发出“湾区之邀”,不只是中山“一家作为”,优质项目其他珠三角城市一样在“虎视眈眈”。最终决定这场“招商战”胜负的,除了城市综合实力,与项目直接对接的招商一线人员,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明明单位离家近,中午却没有时间回家,累了往办公室沙发上一躺,休息好了继续干,8月份只有一个周末没有在工作……这就是中山市商务局投资促进科一名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与投资促进科的同事们一起,这位招商一线的工作人员为招引优质项目忙碌着。数日前,晚上10点钟,三角镇的某招商人员还在微信上解答某个项目方的问题。“5加2”、“白加黑”是一线招商人员的工作常态,而中山不少镇区的基层招商人员,一个人需同时对接数个项目。
“各种电话、会议、汇报,很多工作都很急。好的项目各个城市都在抢,我们一线招商人员在打"时间仗"。一旦错过最佳对接时间,项目就可能跑到其他城市去了。”招商战全面打响,这位工作人员明显感到压力在加大。
除了时效性强,从重视追求经济总量到更讲究项目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在招商引资工作要求明显提高了许多。
中山招商主要面向哪些产业?去年,中山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三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加快三大产业发展,助中山增量崛起。这是中山目前招商的重点产业。与此同时,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如企业的全国总部、区域性总部、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也是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
另外,中山“一镇一品”工业基础比较扎实,传统产业仍然是推动中山发展的主导力量,传统产业发展至今需要转型升级,能促进现有产业转型发展的配套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能推动中山新旧动能转换的高端要素资源,也是中山的招商重点。而中山招商重点区域,海外主要面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主要面向北上广深、港澳台等地。
“优质项目的竞争也是人的竞争。我们工作人员也要深入研究、系统学习相关政策和产业项目,时刻学习、"充电",不断提升招商水平。”该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翠亨新区的规划建设、深中通道的逐步推进,怎么抢抓机遇,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大考验。尽管我们对接的项目并不是次次都能成功,但我们仍然满怀热忱地争取每一次机会。”
2投资项目:高端优质大型项目相对缺乏
上至市领导、下至镇区基层招商人员,都在为招商引资付诸积极的行动。目前,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600家企业在中山投资经营。2018年,中山共引进招商项目548个,总投资额1516.5亿元,引进全球领先的德国VDE测试认证院在中山设立全国首家综合检测基地,还引进了必维检测平台、欧普照明、有棵树跨境电商等重点项目。今年的“3·28”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台签约项目41个,其中有13个是外资项目,投资来源地区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瑞典等,项目包括了高端教育资源、高技术产业等多方面,招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对标高质量发展,中山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未形成长效机制,港澳投资高端优质项目较少;重大项目招引面临挑战,缺乏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行业龙头等投资项目,外商投资项目“星星多,月亮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交通网络的完善,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原本产业基础趋同的珠三角9市在招商竞争基础条件差距在减小。随着土地价格等要素上涨,近年来,企业投资成本攀升,投资更趋理性与谨慎。
如今,很多优质项目通过招商中介机构找寻落户城市,不会只看表面利益、成本,更看重地区的产业发展潜力、配套、员工后续管理、地区对企业的服务等情况。因此,中山欲解决缺乏外商投资项目“星星多,月亮少”的难题,与其一如既往向世界推介中山投资环境,不如换位思考,同在珠三角考察的优质项目,他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如何选择落户城市?
曾深度参与中山招商咨询项目的普华永道中国税务和商务咨询高级经理黎丹表示,项目在一个地方落地运营,考虑的就是未来能否盈利。首先看落户地方的市场需求。企业愿意靠近市场,就近生产、就近销售;其二是企业运营成本,包括土地、人力、交通便利性和政府扶持政策等;第三是营商环境,目前广东各地市都在努力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好坏,对企业的影响很大;第四是产业链,一个企业的生产环节若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密切,则势必会考虑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能否找到上下游企业。
“项目方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通常会在全国选址。同样,他们也会对珠三角各地都进行考察,货比三家。”黎丹表示,中山招商人员工作水平较高,具有市场化的眼光,愿意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和战略布局。不过,在大湾区内,广深等城市的对外发展速度较快,相应的招商工作布局也相对较早,虽然中山目前的招商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但还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
3项目落地:比较优势不足土地紧缺是痛点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招商引资是各地的核心工作之一。
中山工业化起步早、产业基础较好,也吸引了一批项目落地。“比如灯饰产业,相关企业一般都会主动在古镇或古镇周边落地,因为产业配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山一名基层招商人员介绍。
另外,与广深等城市相比,中山在土地、房价、用工等要素成本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相关数据显示,中山人力成本约是广州的80%,深圳的70%。
虽然拥有不少机遇和优势,但是中山在招商引资方面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一些优势项目并不明显。
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许德友指出,目前中山传统产业偏多,产业发展水平总体有待提升,转型压力较大。这使得相关产业链条不够长,带动能力有限,外资和高端要素难以嵌入。另外,由于新兴产业规模小,新动能偏弱,城市规模和能级不足,吸引高端项目、资本和人才也面临更大困难。
“在各地争相出台招商优惠政策的背景下,大的优质项目是不缺资金和普惠政策支持的。这个时候往往会看当地是否有"硬政策"。”一名基层招商人员坦言,与周边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自贸区相比,中山政策力度上存在差距。
另一个核心要素是土地。中山市国土面积在珠三角地市中倒数第二,土地开发已接近临界点。受“三规”不合、土地碎片化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想要落地并不容易。土地紧缺,早已成为中山招商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挑战。
“招商干不干是态度问题,干没干有眼可见,干了走了最为惋惜。”有镇区一线招商人员反馈,在日常招商中储备了一批项目,但由于无土地供应或受规划问题影响导致项目无法落地。这样的窘境,甚至比没招到项目还要难受。
4中山行动:主动承接深圳外溢产业
今年5月30日,市商务局代表团赴深圳前海交流学习,同行人员中,还包括翠亨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而在8月初,市商务局再次组队到深圳机场调研。
在深中通道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位于珠江西岸,与深圳隔海相望、一水之隔的中山动作频频。
“深中通道把中山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激活,显著拉近两地距离,加速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流动,中山作为深圳辐射珠江西岸的桥头堡,在承接深圳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创新、设计、检测等产业外溢方面将获得先发优势。”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谋定而后动,中山在招商引资上主动做好“东承”文章,在多领域加快与深圳融合发展。按照市商务局的工作计划,中山将借助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用好深圳科创中心、研发平台,积极引进深圳的智能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企业;促进深中在码头、口岸、机场联运等方面合作;谋划深中在会展、旅游业、高端服务业等领域深入合作,加快构建中山现代产业体系。
中山还积极推动港澳科技成果转化。今年引进的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香港大学虚拟现实项目、香港浸会大学诊断试剂研发项目等将陆续落地,将推动在粤港两地产学研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中山还加强招商工作市级层面统筹力度,建立健全项目预审评估机制、招商引资落地保障机制、项目在镇区流转机制等,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
为整合招商力量,中山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发改、经信、科技、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市直部门以及25个镇区共54个成员单位。市商务局为领导小组下设日常办事机构。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任小组成员,统筹研判招商项目、集中配置招商资源、集中解决招商落地问题,确保重点优质项目落地进程。
各镇区对应建立镇级招商专职队伍,由镇区“一把手”亲自挂帅,从镇区发改、经信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集中招商,统筹和跟进镇区招商引资工作。中山还加大对土地“工改工”项目的支持,通过“三旧”改造,为高质量项目进入腾出空间。
面对各城市“各显神通”的激烈招商竞争局面,中山在政府行政招商的基础上,发挥市场经济的灵活配置作用,于2018年1月成立市招商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协助市商务局统筹协调全市招商引资工作。
曾经开风气之先,引进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的中山,如何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在招商引资上谋划思路、排兵布阵、再度发力,考验着这座城市以及所有在招商战场前后的人员们的智慧与能力。
■相关
城市招商:从“三来一补”到“高精尖”
改革开放初期,邻近港澳、有着众多华侨华人乡亲的中山县借力外商投资,让“三来一补”的星星之火,助中山招商引资、办企创业的热情成燎原之势。“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中山利用外资发展经济便是从“三来一补”起步,这样的生产模式在几年间迅速在中山遍地开花。
“三来一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山利用外资新方式的探索。从1984年开始,以外商投资为主的“三资”企业在中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山建成了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中山温泉宾馆、全国首个引进外资建设的大型综合游乐场——长江乐园……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山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各个镇区逐步形成了有重点的连片性加工出口区,五金等行业分布在小榄;服装、家具产业分布在沙溪和大涌;灯饰等行业在古镇快速发展……“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模式开始在中山成型。
中山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从“三来一补”企业、“三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到围绕促进“一镇一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服务平台,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等三大产业招商。中山从基础薄弱的农业县开始,经历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奋斗史,一步步走向坚持开放、不断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统筹招商,近年来中山建立九大产业发展平台,致力于破解产业发展小散乱等问题。这些产业发展平台的定位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而是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率推进项目落地。
依托这些产业平台,中山重新规划布局新型优势产业。目前,全市共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涌现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健康医药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灯饰光源、五金锁具、红木家具、燃器具、纺织服装、游戏游艺等一批10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中山“一镇一品”正在向现代产业集群迈进。
■他山之石
佛山:
强化市级统筹营造大招商氛围
2017年3月,佛山市召开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提出要把抓招商引资作为抓经济工作的“一把手”工程。
2018年初,佛山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强市级统筹”任务,在进行改革自我加码的背景下,招商率先成为变革的“试验”领域。
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佛山组建了招商引资的“特种兵”——佛山市投资促进中心。在经历了2017年成立初的磨合期,2018年这支特种部队进入了发挥功效的全面提速期。
每个月,佛山各镇街都要将招商引资情况、项目洽谈进度等向区里汇报,区里再根据重大项目汇总给投促中心,由中心上报给市领导。每个季度,各区都会进行招商成绩的排名。该中心设立了3个招商小组,专设了项目研判小组,对项目进行专人专项跟进的专业化招商,加强对项目的研判力度。
以往,佛山招商主战场在镇街,市级招商力量有限。然而,镇街各自为战并不利于项目资源在全市的优化配置。如今,投促中心就要发挥统筹作用,加强市区镇的联动和资源整合,让项目资源在佛山有更好的总体布局。
佛山市政府还与17个市直部门签订了招商引资责任书,更是让招商工作延伸到市环保局、农业局、外事侨务局等非招商部门,也让理顺关系、集中力量推进大招商的探索得到深化。
去年,佛山市区镇招商部门曾在一年内跑遍国内一线城市,开对接会链接项目资本。各区镇的驻外招商点也悄然开进不少发达城市,成为佛山全球招商的前哨站。
2018年,佛山新签约投资超亿元内资项目462个,计划投资3039亿元。投资800亿元的碧桂园“机器人谷”、150亿元的航天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智慧城等项目签约,投资118亿元的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投资90亿元的中国中药总部、投资60亿元的美的库卡智能科技园、投资20亿元的大疆创新科技等项目开工。实际利用外资45.73亿元。一系列工业大项目对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起到了巨大作用。
新闻推荐
中山企业高质量完成渝重点项目抗震系统 比原定工期提前3天赢得好评
本报讯(记者柯颂通讯员何秘张变)8月28日,从重庆传来消息,由中山盛年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OPPO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和物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