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工作人员对生产面条的中山市华联食品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生产上国际航班的香肠据中山海关近日统计,中山特色食品每年出口额近5亿美元,出口量稳居广东前三,出口足迹遍及五大洲。为何中山特色食品能够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中秋节前,记者走进中山月饼、面条、酱油、航空食品、米酒等特色食品生产企业,聆听中山特色食品飘香世界背后的故事,探索中山每年出口食品近5亿美元背后的原因。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将一块月饼、一瓶酱油、一瓶酒做到极致,在细分领域保持了行业的竞争优势;而在此过程中,中山海关一路技术护航,先后成立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企业应对日益严苛的食品出口壁垒提供支撑。
1
做到极致形成“匠心”
据中山海关驻石岐办事处查检二科科长冯云介绍,中山特色食品每年出口额近5亿美元,主要是指深加工的特色食品,如果加上鲜活类的食品,总量更大。中山目前集聚了近百家的深加工特色食品出口的企业,出口的特色食品包括月饼、休闲食品、酱油、保健食品、航空食品、米酒、糖果、饮料、矿泉水等等。在出口量方面,排在广东省前三。
这些特色食品企业当中隐藏着不少单个品类食品的“隐形冠军”,如这次走访的5家特色食品企业,均是出口时间超10年以上的“老企业”。岐江牌米酒是出口时间最长的企业,经营时间有60多年,而据考证已有93年的生产和出口历史,其古法酿造酒还曾经被《匠心之路》报道。中山珠江桥牌酱油出口超过60年,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5万多吨,长期稳居全国第一。中山市怡丰食品厂出口月饼时间超过15年,将一个月饼做到极致,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山月饼出口贡献4成的产量和超过4成的产值。同样,中山市华联食品有限公司专注面条领域,开发出200多个品种,今年来平均每月出口近200吨的面条,沿着“一带一路”走进更多的餐厅和家庭消费者当中。广东澳利茗航空制品有限公司,在“飞机餐”中的肉食小领域开拓亿元大市场,前后开发出数百道的菜式。
将一种食品做到“极致”,形成了企业经营的“匠心”。“不打价格战,一定要确保品质,一定要严格按出口国的标准要求做好产品”,是怡丰食品总经理黄岳轩通过多年出口总结出的经验。在他看来,出口食品面临严苛的标准壁垒,只有将产品内涵做好,树立自身的品牌,能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的信赖合作关系。“出口到对方国家还要经过严格抽检,只要有一点差错,不仅面临失去客户风险,出口的产品也将打水漂。”广东珠江桥建立了“广东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累计投入研发超2000万元,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攻克了酿造酱油微生物代谢危害物控制技术难关,突破传统发酵生产工艺面临的国际壁垒挑战。
2
技术护航突破出口壁垒
冯云告诉记者,中山特色食品出口历史源远流长,别具特色,但随着欧美等国家技术壁垒的不断加强,对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例如日本对食品的进口就设置了5万多个指标。中山海关一直重视出口食品的口碑,至今仍保持着“零投诉、零通报”的纪录,首先是对食品出口企业从原料、生产到产品出口全流程进行了严格把关,确保出口产品全部合格。其次,针对行业面临的出口壁垒的考验,中山海关也通过技术服务,与行业和企业携手同行,突破技术壁垒。
例如月饼出口曾面临“黄曲霉毒素”“假莲蓉”等风波。中山海关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莲蓉月饼中的“黄曲霉毒素”是假阳性,这种假阳性主要是由莲子芯引起的。一方面,中山海关向国际相关机构亮出了检测有利证据,同时在加工工艺上让企业将莲子芯事先去掉,解决了莲蓉月饼所谓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确保了莲蓉月饼的顺利出口。在应对假莲蓉风波时,中山海关通过“DNA”真假莲蓉检测,对每一批出口月饼进行了检测。
近年,澳大利亚对含鸭蛋食品提出了提供鸭子品种鉴定报告的要求,对此,中山海关通过基因鉴定技术,为企业出口含鸭蛋黄月饼出具了鸭子品种的鉴定报告,为企业月饼顺利出口提供了实际的支撑。又如困扰酱油行业的“转基因”指标,食品包装时出现的塑化剂污染问题,中山海关帮助企业从生产过程溯源和控制,从设备、管道到储存器具材质选择、包装材料选择层层进行控制,防止材料中塑化剂的转移。2015年以来,中山海关建立了植物病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焙烤食品重点实验室、病媒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山食品出口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
通过企业和中山海关的介绍,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山的特色食品出口多年积累起来的口碑来之不易。食品领域的风险重重,一旦有任何的差错,就会导致前期精心经营的信誉毁于一旦,因此,中山的食品出口企业和海关部门,正在通过不断增“内功”,增强技术支撑能力,预控风险,把好食品出口的质量关,让中山的特色食品继续远销海外,飘香世界。
文/本报记者 黄凡 通讯员 何雪雁 图/本报记者 文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振捷)近日,第三方机构竞争力智库和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发布《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