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波澜壮阔,70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世界见证了东方大国的伟大成就。
中山这个南国小城,凭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和决心,大胆奋进、披荆斩棘,从昔日的传统农业县,到今天的全国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走出了一条有着独特印记的发展之路。
换一个角度“数”读中山,以可视化数据,从不同时间节点、经济社会不同方面,更能直观呈现中山70年沧桑巨变。国庆节前夕,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山发展成果系列报告,对中山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和生活状况,交通、教育、物价、环保、文体、社保等7方面进行数据印证,70年间中山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向着更美好方向大踏步迈进。
居民收入水平关乎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质量,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山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带动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拓宽。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2018年是1980年的71.4倍,二元结构日趋弱化。口袋鼓了,日子富了,对于中山人来说幸福感与日俱增。
交通改变着城市面貌,也深刻影响着城市发展。在1979年,中山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仅345.4公里,还有3个镇区因水道隔绝不能直接通车。1985年,中山港建成,中山借此一跃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到2018年,中山市公路里程是1979年的7.7倍,干线路网四通八达;借助中山港口东移,将从“江河时代”迈入“海洋时代”,已经实现大湾区核心城市“一小时生活圈”。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1992年,中山经济刚刚腾飞,就被评为全国地级市十佳卫生城市;1995年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到今天,中山的森林覆盖率从2008年的16.40%提升至2018年的23.08%。宜居之城是不少人来到中山的第一印象。
70年春华秋实创造美好生活。进入新时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又迎来一次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的道路上,中山既要燃起先贤“敢为天下先”的斗志,也要凝聚磅礴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山力量。
监制:陶然 策划:孙齐昆 胡怀军 统筹:王卫 刘耀宁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刘贤沛 萧倩苑 侯玉晓 实习生 唐培峰 通讯员 国中调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W26-19-0051中山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上网竞价出让补充公告
根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有关规定,我中心于2019年9月18日在《中山日报》12版及我中心门户网站上同时发布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