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库充村的巷子里藏着一家民间婚俗馆,游客来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坐花轿、了解岭南婚俗,还可以品尝“大妗”姐亲自做的库充茶果和如茶。
▲村门口的“最潮”菜市场——万谷菜篮子·中心市场。
▲盛景尚峰CBD,高端写字楼林立。
▲大鳌溪的“匠心·东城里”科创园由旧厂房改造,村集体年租金收入提高了近3倍。
▲中山纪念图书馆。
▲库充村的碉楼依然巍峨矗立,见证城乡快速发展。
▲金钟湖公园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湾金龙传承人杨国明制作缩小版起湾金龙。
▲库充村王氏父子捐建的凉亭,成为村里老人日常休息的场所。
▲库充村里的理发师。
▲城市中的乡村——库充村。说到东区,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一栋栋高级写字楼、各类党政机关单位和文化体育场所。这里还有大批节假日市民消费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有大型商圈、金钟湖绿道、紫马岭公园等。
据《香山县志》记载,南宋建县时,东区境域属仁厚乡,几经变迁,1988年,由原环城区、郊区划出部分村落及居委会组成东区。31年过去了,东区从一个农业区发展成为今日中山的“城市门户”。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如何留住原有的乡土文化?国庆节前后,记者深入蹲点东区各村居,探寻城市里“乡村”的变迁。
记者在起湾村看到,经济的发展没有落下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湾金龙得到了更好的重视和传承;在侨乡库充,华侨文化、遗迹得到很好保留,库充本土美食如茶和茶果手艺仍大有市场;在文创小镇三溪村,这个被高端住宅小区“包围”的小村庄里,有蜿蜒小巷、绿茵古屋;各类村级产业园区里,新的创意园区“旧貌换新颜”,顺应时代的审美,呈现更多的可能和想象空间,促使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在发展,乡村也在变样。30多年来,东区把乡村振兴与“三旧”改造、城市更新、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紧密结合起来,让更多村民享受城市便利的同时,也留住乡村味道和邻里乡情。城市“乡愁”,历久弥新。
图/本报记者 夏升权 文/本报记者 李玮玮 图编/明剑
新闻推荐
遗失营业执照公告 以下企业的营业执照遗失, 现声明原营业执照作废。
名称:中山火炬开发区凯茵向阳花美容院注册号:442000603333060经营场所: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凯茵新城A07区G2-1\2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