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华
经济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40多年前,改革开放让位居珠江口西岸的中山迎来天时地利。中山人大胆开放、锐意创新,用不到10年时间,以占全省1%的土地、不到3%的人口创造了居全省前列的经济总量,让一个改革开放前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一跃成为经济强市、工业强市,以稳扎稳打的实力跻身“广东四小虎”。
在这段辉煌的经济发展史中,中山企业是一抹无法忽视的亮色。实力雄厚的中山企业组成了“中山舰队”,为中山产业经济插上了快速腾飞的翅膀。
产业经济要健康快速发展,仅靠企业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政府和企业的力量,需合二为一,缺一不可。
1998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市属公有企业产权体制改革。这一改革大大激发了中山民营经济的活力。中山民营企业数量在数年内就迅速达到2万家,占全市各类企业总数的2/3,民营经济占据了半壁江山,从此成为中山产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此后,中山又陆续提出“工业立市”战略、名牌战略,推动工业集约化发展。政府主导的产业转型发展规划,为企业升级、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强大支撑力,中山从此由“工业立市”向“工业强市”迈进。
近年来,中山产业经济遇到了一些难题,经济发展疲软、产业转型滞后、营商环境缺乏比较优势,一时间,似乎政府和企业都迷茫了。中山开始自我审视,查找自身问题。
尊重企业的气氛不佳、土地使用效率不高、扁平化的行政架构统筹力度不足,导致“各自为镇”、小富即安、缺乏斗志,难以承载城市新使命;人口基数偏小,优秀人才比例偏低,高端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每一点思考,都能引起中山人的共鸣。
那时,中山赢在天时地利的区位优势,也胜在砥砺前行的进取心。如今,中山正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区位优势与40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亟须重新找回的,是敢于打拼、锐意进取的内心力量。
近日,履新不久的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已经多次公开提及中山要“重振虎威”。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不遗余力稳企业”;在调研镇区时,他强调“企业有未来,中山才有未来”;参加企业家座谈会,他“开场先鞠躬,全程站着谈”。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这无疑给倍感迷茫、徘徊不定的中山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产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归根究底是企业问题。政府和企业始终站在同一条船上,政府有态度,企业才敢走得快、走得稳。打赢经济翻身仗的号角,已经从官方向社会透露出了积极信号,无疑将给正在启动“二次创业”的中山企业带来巨大鼓舞。
中山作为珠西工业强市,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中山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配套都正在日益凸显和完善。只要有决心、有干劲,中山仍是创新创业的优选之地,仍是企业实现发展梦想和产业抱负的绝佳阵地。
眼下,中山市更需要重视经营好优质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禀赋,找准企业发展的“痛点”和产业发展的瓶颈,乐于帮助企业解决眼下面对的发展难题,敢于迎难而上啃下发展中遇到的“硬骨头”。
政府有决心,企业有信心,政企共同发力、形成合力,相信中山产业发展一定能够真正重振虎威!
(作者系广东明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新闻推荐
《2019中山市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中山网民日均上网超15小时
5G、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政务办事、智慧学习、智能生产、柔性生产……它们将给中山带来哪些革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