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已引进人力资源机构及品牌人力资源产品项目39家。图为火炬园区现场招聘会。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对于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来说,2021年3月29日是一个值得标记的日子。当天,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中山举行,全省21个地级市人社部门、多个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联盟负责人和近百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齐聚中山,共商行业发展。论坛上,中山市人力资源协会发布了全市首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蓝皮书,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中山市人社局”)发布实施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升发展的“139”行动计划,组织100名人社干部分组直接联系3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导人力资源机构定点精准服务全市900家重点企业。
2019年,中山出台实施《中山市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建设“1+4”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园区等产业发展架构。相比《意见》,“139”行动是更为细化和深入的扶持举措。从提出产业整体发展目标到细化配套政策和服务举措,中山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进程正在加快,行业发展步入加速期。
●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通讯员李思宇
深度介入中山用工格局
今年是中山市志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下称“志合公司”)副总经理李绿娥从业以来最忙碌的一年。志合公司服务企业超过100家,客户企业用工年需求量超过1万人,由于今年春节后企业开工时间提前,一些企业甚至春节期间不停工,企业用工需求较大,客户企业追着志合公司“要人”。
为帮助企业招工,公司就派出工作组,兵分多路,分赴湖南、湖北、河南、贵州、云南、广西以及省内韶关等省内外主要劳务输出地,挖掘新的用工资源。
这已是志合公司连续第二年大规模组织员工在春节后外出“抢人”。李绿娥表示,在疫情影响下,中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的频率不断提升。“只盯住市内的资源已经很难维持下去。”
截至2019年底,中山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7家,比上年增长20%,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年营收为4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机构数量、全年营收均处于全省靠前位置。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并正深度介入中山企业的用工格局。以劳务派遣业务为例,中山市人力资源协会发布《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指出,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短缺及用工需求增长,中山市内劳务派遣业务快速扩展,市内每家服务机构平均服务18家用人单位,部分规模较大的劳务派遣机构在用工高峰期,服务的用人单位数量更是达到30家以上,派遣规模达6000至1万人次。
主动走出去挖掘用工资源正成为中山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3月29日,在中山举行的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参事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指出,近年来,国内劳动力供给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2010年全国新增劳动力达到峰值后出现拐点,当年新增劳动力达到1245万后逐年下降。以往企业招人可在“存量”里挑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疫情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用工供需矛盾。
针对用工紧缺瓶颈,中山市人社局“139”行动提出加强用工资源开发力度。按照计划,中山将建立人力资源数据监测机制,深挖省内外人力资源市场,增强与对口帮扶地区劳务协作机制,在省外设立劳务工作站,每年稳定组织输送务工者到中山就业,帮助解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点企业招工难题。
市场倒逼行业补链强链
虽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后可对接更多的用工资源,但也面临来自行业和区域间的竞争。李绿娥表示,这种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进村入户探寻人力资源早已成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一种常态。为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源,近两年来,不少机构还在当地建立劳动服务站和子公司,招聘专员驻点开展工作。同时,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还在当地村居具有号召力的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更加稳固的用工介绍网络。
中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近年来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全市人力资源机构也存在着整体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不断增长的企业用工需求和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竞争正倒逼着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创新服务模式,加快补链强链。
《蓝皮书》也指出,目前中山市内从事劳务派遣、代理招聘、人才培训与人力资源外包等中低端业务的机构占比超过70%,从业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占比仅为11%。
针对上述问题,“139”行动也提出了相应举措,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中山“1+4+N”人力资源产业园,按照“扶持一批、规范一批、壮大一批”的原则,重点培育1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大做强。
事实上,中山市早在2019年就已提出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推动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去年,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区和中山东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开园运营。目前,火炬园区已引进人力资源机构及品牌人力资源产品项目39家,其中包括暨南大学人才测评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中心等创新项目。东区园区已引进人力资源机构21家,服务内容涵盖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灵活用工、高端人才猎头、教育培训,企业管理咨询、国际人才服务、财税及知识产权注册等领域,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今年3月29日,小榄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也已开园。
中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一个持续加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营收规模接近2万亿元,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全球经济结构广泛深刻调整,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中山人力资源服务业补链强链正当其时。
■记者观察
完善技能提升体系吸引人才“留下来”
企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来源于地区产业的升级。
近年来,中山不断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中山的工作母机、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现代产业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累计增加值增速正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今年1—2月,上述产业依然发展迅猛,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均超66%。
随着地区产业的升级发展,技工正逐渐成为企业争夺的用工资源。从今年2月中山市制造业企业用工情况来看,技工需求在总用工规模中的占比提升3.29%,技术专业人员占比提升6.15%,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2.96%。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山市制造业总体用工规模正逐年下降,定点企业监测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0年,中山用工规模下降约10万人。这“一升一降”的背后,中山制造业用工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面对产业端旺盛的技能人才需求,人从哪里来?除了本土培育,中山还将目光延伸至市外。
今年春节后,中山市人社局组团外出对接劳务协作工作时,还走访了26家省外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并达成了多个镇校、校校、校企合作协议。未来,这些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有望在中山建立见习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
为加快引入市外技能人才队伍,中山人社将“引技工”列入“139”行动重点,计划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招聘、鼓励人力资源机构、重点企业与外地技工院校合作等方式,在每年引进一批市外技工。那么,“技工时代”下,处于用工单位和广大劳动者之间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应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不仅要做企业用工的"搬运工",还要当劳动者晋升发展的守护者。”中山市志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绿娥认为,随着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人力资源机构已不能仅关注“找人”,还需要将劳动者的技能提升考虑在内,让他们与岗位需求更加匹配。这就需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延伸服务链条,将服务贯穿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为他们提供包括技能培训在内的多种配套服务。
对于劳动者而言,技能增值服务既是提升自身劳动技能的抓手,也是他们留在中山稳定工作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年轻务工者而言,完善的技能提升体系可让他们看到更加广阔的晋升和发展前景,“留下来”的吸引力也就更大了。
新闻推荐
优优相伴,快乐成长,中山首家儿童特色主题银行开业 农商银行创新履行金融教育社会责任
中山农商银行“优优儿童银行”为市民打造儿童家庭金融教育生态圈。“银行+图书馆”创新举措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