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新闻 香洲新闻 斗门新闻  金湾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斗门新闻  > 正文

以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发展道路 让斗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来源:珠海特区报 2018-06-14 11:47   http://www.kcqsx.com/


斗门区整治8条黑臭河涌,成效明显。图为整治后的井岸五福涌新面貌。□采写:本报记者张帆

□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近年来,斗门区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黑臭河涌整治、水源地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成效,以优质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斗门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11日下午,斗门区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迎检工作,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环境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斗门区以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加快补齐短板,守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使斗门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持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成效

12日上午,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带队冒雨赴斗门镇、乾务镇,督导检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案件整改落实情况。

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斗门区保障和改善生态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站,一直在全力推进的路上。

长远谋划、精准施策、持续发力。

近年来,斗门区持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大气污染防治、黑臭河涌整治、水源地保护、固废危废处置等方面取得成效。

“斗门蓝”令人心旷神怡。今年4月份以来,斗门区全力以赴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斗门区环保局一份数据显示:今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有效天数59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335%。

创新水生态机制,黑臭河涌变了样。去年9月份开始的黑臭河涌整治,目前水质明显好转。斗门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设立“河道警长”上岗护河,扎实推进河长制示范区建设,搭建区、镇、村、自然村四级河长体系,243名河长“上岗”治河。

水源地保护区经过多年的有效治理和保护,其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提供了安全、达标的饮用水;加快进行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站扩容提标改造。

设立畜禽禁养区,落实工作责任

水源地水质将更加安全

斗门区有平岗泵站等4个河流型和竹银水库等7个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是全市主要的水源地保护区。

“平岗泵站供水规模为100万立方米/天。”斗门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平岗泵站位于西江入海口磨刀门水道西岸,是现阶段西区的主要取水泵站。为切实保护水源,该区域实施封闭式管理;同时实施了全程视频监控,每小时安排管理人员对取水口进行巡查,不允许人员或者船只靠近,已树立20块界桩、宣传牌和警示牌。

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逐项督查落实工作责任,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既是水乡斗门的现实需要,更是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

多年来,这11个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河流型的达到了地表水三类标准,其中竹洲头水源地水质达到了二类标准;湖库型水源同样达标。

6月5日,《斗门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区划修编议案》正式通过。新修编的议案将占全区总面积91.96%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七大类地区,划为畜禽禁养区,明确禁养区内禁止畜禽养殖场、养殖户的存在,已建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户将由辖区政府责令限期关闭或搬迁。

“畜禽禁养区的设立,将使得水源地水质更好更安全。”

创新水生态环保机制

8大黑臭河涌整治见成效

6月11日下午,斗门区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审议《斗门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

据悉,该整改措施清单涉及2016年开展的中央环保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任务、交办案件等。其中,黑臭河涌整治成为内容之一。

黑臭河涌专项整治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年来,斗门区积极推动这一项惠民工程,并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上屡有创新。

据介绍,2017年斗门区将黑臭河涌水生态修复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开展整治的黑臭河涌包含井岸镇五福涌、新青正涌、鸡咀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白蕉镇合禾涌、白头翁涌、乾务镇咸坑河和沙龙涌等8条,整治资金达5.77亿元。目前黑臭河涌水质有较大改善,整治初见成效。

根据总体目标和计划,今年年底前各河涌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实现“水清、岸绿、生态、景美、海绵”总体目标。

在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中,斗门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设立“河道警长”上岗护河,率先在全市探索出一条由“河长”“河道警长”和“民间河长”三者合力协同治水的新模式。同时,提供河长巡河、河道巡查、指挥调度等功能的“斗门河长巡河APP”已经上线运营。

斗门国控点空气质量指标名列前茅

“斗门蓝”增进群众福祉

构建斗门区优质生态环境,需要水清、岸绿,还需要蓝天白云好空气。

4月份以来,斗门区蓝天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斗门区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挂帅加密督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后20多次开展现场督查督办活动,强调要花最大力气落实整改。

“斗门本地的污染源,主要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扬尘。”斗门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区2017年机动车保有量约13万辆,减排压力较大,重型柴油货车污染排放突出。

为全力以赴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斗门区在全市率先出台第一阶段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工地扬尘、主次干道道路扬尘、工业企业废气和高污染燃料使用、各隐患点位整改整治等专项工作;形成斗门区“24+45”整改任务清单,务求精准消除重点防控区域周边的隐患点,对责任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展迟缓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下一步,斗门区将持续加大力度开展建筑工地、政府工程等巡查工作;对重点防控区域开展24小时专项巡查,加强重点区域精细化管理。

细处着眼,攻克顽疾,收效明显。

一份数据显示:3月1日至4月30日有效天数59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335%;斗门国控点的空气质量指标在全市4个国控站的排名为:3月和4月全市第一,5月至今暂为全市第二。

“斗门蓝”令人心旷神怡,切实增进群众福祉。这是斗门区全力打响蓝天保卫战的生动实践,也是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果。

新闻推荐

斗门与澳门 将实现旅游对接

羊城晚报讯2018斗门旅游澳门专场推介会暨两地线路合作联盟签约仪式日前举行,未来斗门、澳门两地将就旅游资源对接、客源共...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以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发展道路 让斗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