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陈思捷
时值7月,阳东区红丰镇潮观村的千亩香蕉迎来收获季节。村党支部书记杨又才和往常一样,戴着草帽,行走在香蕉林中,仔细观察香蕉的生长情况。掀开膜袋,看着累累果实,他笑呵呵地说,对于潮观村贫困户来说,每一棵香蕉树都预示着希望,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甜头。
雨后的香蕉产业基地弥漫着泥土的清香,一排排香蕉树长势喜人,上面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香蕉。杨又才告诉记者,基地选址三面环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香蕉生长。2016年,红丰镇党委政府和珠海市金湾区对口帮扶工作组结合潮观村实际,组织贫困户成立了红丰镇漠阳香蕉种养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同时,和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诺泽农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带动贫困户脱贫。
“预计今年总产量350多万公斤。”诺泽农公司执行董事黄伯初介绍,基地引进的是巴西蕉,亩产4000公斤左右,目前的市场价约3.6元每公斤。基地的香蕉主要销往深圳和香港,每到收获季,上百家采购商便进村采购,销售火爆。
香蕉最怕枯萎病,一旦患病,周围的香蕉树都将被感染。为了保护香蕉生长,降低虫害率,诺泽农公司派出专门的技术负责人防控枯萎病,一方面对土壤进行调理,定期施有机肥,并在丰收前将所有香蕉包裹上珍珠棉和专业膜袋,防止病虫害、提升品质;同时,采取轮作种植方式,保证香蕉的产量与质量。
“去年村里的贫困户每人分红2604元。”杨又才介绍,目前潮观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44户144人,均享有香蕉基地的分红。同时,香蕉产业基地用地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租赁村民土地,在种植和收获的季节,以日薪100元的标准招纳村民务工,多措并举促进贫困户脱贫,带动村里500多人增收致富。
徐金玲是潮观村的贫困户,丈夫患病无法做重活,三个孩子还在上学。此前,她以在外打零工为生,一家人的人均年收入仅4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两年前,经村干部牵线,她到合作社做工,负责香蕉基地的日常维护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加上每年的基地分红,家庭人均收入翻了一倍,成功脱贫。“感谢村委会和扶贫工作组提供岗位,让我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有了稳定收入,也能兼顾照料家人。”徐金玲笑着说。
脱贫攻坚为潮观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今年以来,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凌乱破旧的围墙危楼不见了,烂泥路变成了笔直的硬底化村道,文化站、污水处理池、路灯等先后建好。村民们日子富起来了,生活环境变好了,越来越多外出的村民回家建房。杨又才说,将继续完善村里的硬件设施,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拓宽增收渠道,形成“一村一品”拳头农业品牌产业,带动潮观村及周边农业发展。
上图:潮观村香蕉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在巡看香蕉长势。梁文栋 摄
新闻推荐
召开禁毒执法会议7月2日,金湾公安分局召开禁毒执法会议,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禁毒执法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举办安全教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