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新区的创业谷。南都记者吴进摄
上半年各区经济成绩单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开启和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两大历史机遇叠加之下,横琴将拿什么推动自身和珠海发展?
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揭开了答案,显示在自贸片区和国家级新区开发双重利好驱动下,横琴吸收投资集聚效应明显,已经成为珠海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投资的“龙头”。数据背后是横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所构建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正成为推动自身和珠海发展的新动能,并吸引产业、资金、企业争相涌入。
横琴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成珠海“龙头”
数据显示,拥有国家级新区、横琴自贸片区双重红利的横琴已经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1-6月横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23亿,同比增长11%,速度仅略低于万山,位居珠海各行政区(功能区)第二位,但规模约为后者的十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89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位居珠海全市第三位。完成一半公共预算收入32.09亿元,同比增长18.2%,自2014年12月财政收入首次超过香洲“老大哥”以来,横琴正不断拉开差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前较排名第二位的香洲主城区多出近12亿元。
投资方面,横琴表现尤为抢眼,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82亿元,规模稳居珠海第一,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同比激增77.5%,尽管增速不及万山区,但以5.26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稳居全市龙头,该数据超过了香洲、金湾的总和,占据珠海全市同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半壁江山。
数据同时显示,过去三年来,横琴固定资产投资从246.81亿元增长到412亿元,年均增长18.66%;吸收利用外资从2.56亿美元增长到6.7亿美元,年均增长37.77%。而横琴今年上半年吸收的外商投资接近去年全年的规模,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作为海内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横琴的吸引力在珠海各行政区(功能区)最大,且含金量正不断增加。
体制创新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吸引资本、产业集聚
在2009年成为国家级新区、自贸片区之前,横琴只是一个“农庄寥落、蕉林绿野”的荒岛,GDP约2.4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仅41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亿元,究竟是什么让横琴一跃成为珠海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横琴发展,尤其是吸引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的新动能来自何方?不久前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给出了答案:在全国23个自贸试验(片)区中,珠海横琴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第六。仅去年一年,横琴就有84项改革措施落地,目前已累计落地创新改革措施310项。
港珠澳大桥红利即将释放
另外,伴随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横琴将成为内地唯一同时与港澳陆桥相连的自贸试验区,届时从横琴新区驱车到香港机场仅需时45分钟,不必往北绕行虎门大桥。空间交通上的突破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横琴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力。“大桥经济区”正吸引不少港资企业“抢滩登陆”,港商期盼通过横琴将产业辐射到珠三角西岸、泛珠三角和广阔的大西南地区。香港丽新集团横琴“创新方”项目就是其中一家,去年底在横琴启动,集旅游、娱乐、文化创意和教育于一体,首期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
成绩亮点
今年1-6月横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23亿,同比增长11%,速度仅略低于高栏港、万山,位居珠海各行政(功能区)第三位,但规模约为万山的十倍。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
新闻推荐
十字门湾仔片区与横琴、保税区和洪湾片区同属一体化发展区域。资料图片日前,珠海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要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