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我们推出了房价9折优惠,各大旅游平台半个月前就已订满,目前6家小院的预订排期已到了10月中旬。”10月3日,乡创控股集团“天天惦记”珠海站店长郑黄芳告诉记者。
如今,民宿项目已经在斗门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昔日闲置的农民房和农家小院,被打造成特色民宿,蜕变为城里人休闲旅游的首选栖息地。
南澳度假村:
藏身小院观赏白鹭嬉戏
3日,南澳度假村蓝色民宿小院内,中庭樱花树开花,似在欢迎远方的来客。
窝在院角的吊床里,35岁的谭家明伸起了懒腰,脸上写满了惬意。正午时分,突然有了风,扰动着2楼檐角的风铃。接收到风传递的信息,谭家明一骨碌跳下吊床。
东风吹过南澳涌南面的田野,一群白鹭踮脚振翅,在千亩晚稻田间低掠,盘桓良久后,又结队向远处的竹峰山飞去。
在垂穗稻谷的掩护下,藏身小院的谭家明近距离捕捉到白鹭家族午间亲子互动的全过程。在与记者交谈时,他不断回味白鹭优美的身姿,嘹亮悠长的啼叫,“我的耳朵甚至都听到了鸟儿们在空中拍动翅膀的声音。”谭家明说。
谭家明来自佛山,是一家快递公司的高管。10月2日,他受珠海朋友之邀,一家三口来到斗门区白蕉镇南澳度假村享受国庆假期。和他同样来赴约的,还有来自广州、中山的朋友,4座城市的5个小家庭组成了20人的乡村游大团队。
“国庆期间,我们的民宿生意火爆,17个房间全部已住满,游客的预订已排到了7日。”南澳度假村经营者汇华博雅公司副总经理董玲莉说。
石龙村农家院:
携家带口体验乡村生活
和这些年轻家庭一样,同样青睐珠海市乡村民宿的,还有来自广州的陈耀辉一家。
傍晚时分,五指山下的莲洲镇石龙村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晚风和着斜阳穿巷而来,钻入3号小院西南的竹林。
49岁的陈耀辉正在小院内享受着闲暇时光。今天妻子下厨,厨房里飘来阵阵饭菜香味。
站在院子里,透过低矮的竹篱笆,村巷内的动静一览无余。饭前,邻居阿婆们陆续搬出板凳坐在巷子里闲聊,一群少年在巷口踢球追逐打闹……此情此景,让陈耀辉神情恍惚,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陈耀辉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在农村,很多这种低矮围墙的小院,村里民风淳朴,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
斗门是典型的岭南水乡,这里的乡村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早有美誉,对陈耀辉这样的城里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乡创控股集团“天天惦记”珠海站店长郑黄芳告诉记者,目前6家小院的预订排期已到了10月中旬。
民宿经济
成斗门旅游经济发展新引擎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2018年中国大地新农村的建设渐成“鼎沸之势”。斗门区拥有广袤的农田,下辖农村面积占到了整个珠海市近9成,是珠海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近两年兴起的民宿经济为斗门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斗门区因地制宜,对标江浙等地先进经验,以民宿撬动旅游产业发展,把发展民宿作为改变乡村面貌的最重要推手和推动斗门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斗门区按照“资本+合作平台+农户”模式,以租赁、入股、众筹、合作经营等方式,从居、食、闲、礼四大模块出发,将斗门农村闲置房改造为民宿特色产品,继而叠加形成产业集群。
着眼未来,斗门区进一步构筑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农耕体验等相融合的产业链条,以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壮大、社会资本获利、政府社会效益提升的多赢局面。
据了解,包括南澳度假村、石龙村、十里莲江、逸丰生态养生园、竹洲水乡等生态旅游项目,所聘请的本地村民占比均超过了员工总数的80%。加入旅游服务行业,村民能就近学习到新技能,掌握新知识,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极大地提高,实现了内核性乡村精神与外在性乡村面貌的同步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斗门区有效地推进了乡村发展的多产融合与产业创新,为斗门乃至整个珠海市在农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态友好等三方兼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数说
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斗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分别为565万人次、633万人次、750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住宿游客人数分别为123.1万人次、136.2万人次、1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9.37亿元、10.6亿元、12.5亿元。乡村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三年也都保持了双位数增长。
文/本报记者乔宇
见习记者何进
制图/杨思淼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帆)国庆期间,斗门警方增派警力上路巡逻,在接报警情后快速反应、所队联动,成功打掉一个盗窃电缆团伙,抓获犯罪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