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严格把可回收垃圾与有危害垃圾分开摆放,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各种垃圾的处理效能,减轻垃圾对社会和市民产生的污染危害,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本报记者 吴长赋 摄“垃圾减量,全民行动。”“绿色生活,从这里开始。”国庆期间,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联合井岸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办、井岸镇南湾社区居委会,在井岸城区益利名门小区举办了一场居民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打响了斗门区垃圾分类行动的第一枪。
□本报记者郑振华
垃圾分类宣传受居民欢迎
10月2日上午,垃圾分类宣传人员早早来到益利名门,在小区大门入口处摆放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分类指导牌,张贴了大幅宣传海报,声势浩大。宣传活动以“绿色干净环境,从垃圾分类做起;智能垃圾分类,创建美好环境”为主题,通过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播放宣传片,讲解垃圾分类方法,派发宣传单张以及做垃圾分类小游戏等形式,提升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
“斗门区一天产生的垃圾总量能堆满一个足球场,十天能填满一个格力广场,而三十天能覆盖一个白藤湖!”“生活中一些不可回收的电池,或者是具有毒害作用的垃圾需要专门的分类处理。”“生活中产生的塑料玻璃等废弃物制品也可以回收再利用。”“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能够循环利用的就需要回收。”宣传人员使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居民讲解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知识。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居民纷纷表示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希望这样的宣传活动以后要经常举办。小朋友们对垃圾分类小游戏格外喜欢,一边做游戏一边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答对了还有小礼物。有些小朋友几轮游戏下来就已经可以答对所有的问题了,俨然成了一个个垃圾分类小专家。
6个垃圾分类示范点已划定
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斗门区生活垃圾总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14.5万吨,2015年17.2万吨,2016年17.6万吨,2017年19.8万吨……据统计,如今斗门区每天的垃圾量约600吨,相当于75头成年大象的体重。实行垃圾分类,让城市“轻起来”已经迫在眉睫。
据了解,2018年,斗门区将有三个居民小区、两所学校、一个行政单位成为垃圾分类示范点,益利名门就是其中一个小区。另外两个示范小区分别是白蕉镇宁海世纪城、白藤街道办诚丰新园;两所示范学校分别是斗门区实验小学、城南学校;示范行政单位是斗门区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将聘请专业人员挨家挨户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并配备智能垃圾分类桶,居民正确投放分类垃圾就可以获得积分,达到一定量就可以用积分兑换日用品。
截至目前,斗门区首批分类垃圾桶已经完成采购,预计本月底将在井岸城区主要街道及部分老旧小区摆放,后续采购工作正在进行中;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采购工作已进入公开招投标阶段,预计月底开标,待下月相关设备到位后,斗门区垃圾分类行动将全面铺开。同时,斗门区各镇街也已着手在行政单位和有条件的街区摆放分类垃圾桶,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新年)为进一步扩大斗门片区公交线网覆盖面,方便市民出行,公交集团经实地勘查及调研,自本月10日起,新开微公交Z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