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新闻 香洲新闻 斗门新闻  金湾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珠海 > 斗门新闻  > 正文

陆海空铁齐发力 “湾区脊梁”更坚挺 港珠澳大桥散发强大力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

来源:南方日报 2018-10-24 07:01   http://www.kcqsx.com/


互联互通

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港珠澳大桥正散发出强大的“力场”。

于珠海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将改变城市的发展格局,从“末梢”到“枢纽”,助力珠海迈上新的高度;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大桥打通了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任督二脉”,撑起湾区互通的“脊梁”;若把目光放得更远,它还将深度影响开放发展大局,促进全球资源要素的往来流通。

与这座“超级工程”相伴而起的,还有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交通要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先进的高铁城轨网、货物吞吐量居全球前列的港口群以及密集发达的世界级机场群,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崛起。

珠海迎风而上,抢抓机遇,铺开陆海空铁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梁涵林郁鸿黄鹤林见习记者郑慧梓

随着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交通工程贯通,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图为港珠澳大桥。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珠海新局

从“交通末梢”到综合交通枢纽

“以前从珠海运货到香港,需要经过虎门大桥,再从深圳过关,不堵车的情况下也要5个小时左右,以后不用1个小时就能到了。”谈起港珠澳大桥通车,珠海俊捷船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友谊满心欢喜。他说,保守估计,大桥通车将为其公司节省30%以上的交通及物流成本。

像张友谊一样热切期盼港珠澳大桥通车的人有很多。对珠海而言,这座大桥承载着城市崛起的希望,也将为这片区域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战略机遇。“港珠澳大桥将扮演重塑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角色。”交通运输部规划院院长李兴华认为。

从地理上看,港珠澳大桥将珠海和香港两地的陆上通行时间缩短为30分钟,让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一座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站在珠三角超级城市群互联互通的网络节点之上,珠海也将迈上全新的高度。

很长一段时间里,珠海在全国交通路网布局中长期处于边缘的地位,曾被称为“交通末梢城市”。2012年以前,珠海几乎“路无寸铁”,对外的公路仅有寥寥数条。而如今,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珠海正成为大珠三角网络型交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香港、珠江西岸和粤西的枢纽性城市。在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江年看来,珠海正从过去的“交通末梢城市”跃升为珠江西岸的交通枢纽城市。

在珠海内部,因港珠澳大桥而建的配套交通设施,也将进一步完善珠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城市空间结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章喜认为,抢抓港珠澳大桥通车机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海还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区域规划,更多地在交通建设体系上做文章。

近年来,珠海不断完善衔接港珠澳大桥的配套交通设施。一方面,打造港珠澳大桥与深中通道的衔接走廊,两条对接通道——兴业快线与金琴快线将于2020年建成;另一方面,大桥西延线的走廊地区,金湾、斗门、高栏港区等区域的交通网络在进一步完善,香海大桥、洪鹤大桥、金海公铁特大桥等横跨东西的重要通道也在加紧推进。珠海的城市空间正由单中心聚集,向集聚与扩散并存、内涵提高与外延拓展并重转变,形成珠海新的城市格局。

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网也在同步构建。珠机城际轨道一期工程即将建成,二期工程已经开工,珠海高铁已通达全国50个城市;珠海机场客流量今年有望突破1000万人次,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深圳机场;上半年,珠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80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13.44万标箱……按照规划,珠海将构建以港珠澳大桥和黄茅海大桥“两桥”为支撑的外联辐射格局,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水平。

交通路网加快布局的背后,折射出珠海建设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国际门户的决心和力度。未来,桥梁、高铁、机场、港口、铁路等众多交通设施的完善,将塑造出立体化的城市交通格局。届时,珠海有望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枢纽”梦想也将真正照进现实。

湾区共融

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脉络

港珠澳大桥被赋予促进粤港澳深度融合的历史使命。

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的态势,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一江之隔造成的通行障碍。

“港珠澳大桥打通了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的"任督二脉"。”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认为,大桥建成通车将实现香港与珠江西岸地区的无缝连接,并对接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交通主干道,延伸至粤西、广西乃至中国西南等更广大的地区,大大地缩短通行时间,节约交通成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表示,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撑起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

湾区发展,交通先行。研究世界湾区的建设经验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作出如此判断:“构建协同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是湾区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个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正在构建,利好消息不断传来:9月6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主墩桩基同时开钻,标志着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香港与内地的融合进一步加深;10月3日,虎门二桥主桥全线贯通,这条“世界第一跨度钢箱梁悬索桥”被寄予了融合发展的厚望。

这些战略通道就像层层阶梯一样把“V”形的珠江口两侧连接起来,将地域的断裂补全为闭合,从而打破珠江口两岸城市群隔水相望的局面,助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源源不断地在珠江口东西岸之间输送。

港珠澳大桥及与之同步崛起的多条战略通道,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构建起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通粤港澳大湾区物理连接的脉络,促成湾区空间格局的巨变。与此同时,高密度的港口、机场、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贯通连接,也将极大地促进各通道沿线经济要素的流动,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促进大湾区的全面融合发展。

按照《广东省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将形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城市轨道等面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一个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供给体系将基本建成。

全球互通

促进资源要素往来流通

一桥飞架三地,也打开了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的想象空间。

9月到珠海参加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是珠海的老朋友,他第一次踏足珠海已是50年前的事了。这次重返故地,所见所闻让他颇为欣喜:“珠海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我相信珠海乃至整个珠江口西岸的地位都将大大加强。”

要素流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流动成本越低,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为集聚更多高端要素、促进区域创新和开放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位于金湾区的珠海美光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打海外市场。目前,其生产的植物补光设备先要耗时四五个小时运往深圳,再由盐田港发往荷兰等国家,运输成本极高。“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希望可以直接经大桥30分钟抵达香港,由香港港发货。如此一来,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将大幅降低。”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石涛说。

大桥的先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近年来,珠海机场吞吐量连年递增,2017年已突破900万人次大关,增速位居中南地区第一,比2012年的200万增长了3.5倍。

“珠海机场可以做香港机场的另一条跑道。”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丘昌贤说:“大桥通车后,可以把香港的货站前移到珠海。即让全国的货物通过空运到达珠海机场,完成清关后直接运达香港,然后通过香港的航班送往全世界。”

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和广东邻近省份的交通建设大提速,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能量和辐射力将大大增强。目前,广东与陆路相邻省份均有3条以上的高速公路通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也已和东南亚一些地区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分工。

以贵州为例,港珠澳大桥将与贵广高速公路、贵广高铁连成一体。届时,贵阳到香港仅需5个多小时,大大缩短贵州与港澳的空间和时间距离。目前,国内6至10月份能天然种植蔬菜的地区只有云贵川和西藏四省区,大桥通车后,贵州的新鲜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经大桥运输,早上出发,当天中午就可以成为港澳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某种程度上,对接香港就是连通世界。”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说。事实上,作为“超级联系人”,香港最大的优势就是国际化。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王缉宪认为:“国际化可以让整个湾区生产更好的产品,消费更好的产品,并以更环保和更高效的方式与世界交流。”

“内强腹地,外接东盟,重塑周边经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崛起,不仅会推动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的产业梯度转移加快,而且其产业要素将加速通达北部湾和南宁等地,形成面向东盟的海、陆国际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增进了珠江口西岸、粤西以及中国西南地区对内对外的物理连接性,为这些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和形成新的战略性增长极创造了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说。

专家访谈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章喜:

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南方日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将给珠海及周边城市的空间格局带来什么变化?珠海如何应对?

陈章喜: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东岸城市凭借与香港相邻的区位优势,在经济发展上远远领先于西岸。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和跨江通道的缺失,使得香港对西岸的辐射能力明显不足,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其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将使珠海、澳门及周边城市与香港的交通便利性得到极大提升,增强了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区位优势。这些优势的提升将会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横琴自由贸易片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将更加凸显。

珠海可借助大桥的通车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产业错位发展,特别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南方日报:港珠澳大桥将为港珠澳三地及全国乃至全球的要素流通带来哪些便利?

陈章喜:一般而言,要素流动成本越低,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强,因而城市间要素的流动是实现城市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一方面打破了城市群之间的地理空间限制,使资本、人才、技术及信息等生产要素能够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突破行政区域边界,实现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创新和技术的扩散,对湾区内行业和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大桥的通车将不断削弱珠江口城市间集聚阻力。对于不同产业而言,有利于区域产业重新分工与布局,推动区域要素根据自身条件优化其组合,从而实现资源和要素效益的最大化,带动产业发展。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可以通过哪些举措分享大桥红利,真正发挥港珠澳大桥的辐射带动作用?

陈章喜: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设施的建设依然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难题,如规划不统一、多个城市航空运输及轨道交通发展滞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因此,湾区内各城市需以整个大湾区为视野,以辐射整个华南地区为方向,以区域内主干交通线和交通主枢纽为重点,根据大湾区未来发展需求及趋势,大力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规划,建成一体化交通体系。

基于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使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新的格局和分异,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港珠澳大桥要发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通道的重大作用,可以向世界其他湾区借鉴哪些经验?

陈章喜:世界三大湾区在航运、城际交通、网络通信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一体化、系统化的深度融合。港珠澳大桥应推动大湾区内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独特优势,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生态环保及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

同时,借鉴其制度环境宽松、贸易投资国际化的经验,通过进行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内地与港澳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比如,调整商品贸易政策、关税政策等对外贸管理体制,拓展香港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优势;对现有的金融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外汇自由兑换、港币和葡币在大湾区中自由流通,从而实现资金在大湾区中自由流通。

数读

2018年,珠海市交通建设项目共47个,年度安排投资119.46亿元。上半年4个交通项目开工,下半年计划开工6个重要工程、路段,年内计划完工3个项目。

“十三五”期间,广东将建设543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4.8万亿元。

到2020年,珠江口东西两岸地区共规划建设11条公路铁路跨江通道,其中公路通道6条,分别是珠江黄埔大桥、虎门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和莲花山通道。

2020年,广东铁路运营总里程将达55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5万公里,高速公路1.1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400公里;亿吨大港达8个。

新闻推荐

斗门区莲洲镇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活动

本报讯记者张帆见习记者何进报道:10月21日下午,斗门区莲洲镇青春护航站联合珠海市金谷青年创业服务社,在莲洲镇开展“宪法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陆海空铁齐发力 “湾区脊梁”更坚挺 港珠澳大桥散发强大力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


 
频道推荐
  • 两年内实现 三级全覆盖 珠海斗门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品牌
  • 城事调查 道路千万条 夜深难返校 珠海两大剧院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观看演出,但不少大学生表示捧场“有难度”
  • 《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台风期间不得强制非抢险人员到岗
  • 2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珠海公开宣判首宗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
  • 从破到立:风貌管控重塑斗门美丽乡村 村居规划编制覆盖全区88个村居,年底前完成13条样板村基础设施建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