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已投入资金2.1亿元,26万人次干部群众投身行动,农村每天垃圾外运量提升至1500吨,力争年底80%村居达干净整洁村标准。南都记者日前从斗门区获悉,该区举全区之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区113个村居逐渐脱掉“脏外衣”,换上新容颜。
目标
年底80%村居达干净整洁村标准
自9月14日以来,斗门区积极落实中央及省、市部署,举全区之力开展了“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相继出台《斗门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斗门区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斗门区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做好工作分工,落实推进责任。
按照计划,斗门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将分三步实现。今年年底前,斗门全区村庄将完成“三清理”“三拆除”和“三整治”工作,80%以上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2019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60%以上农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要求;2020年底前,在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省定特色精品村。
奖励
村民自行清拆每户奖1000元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斗门明确将在开展“三拆除”工作中做好“拆旧赋权”工作,通过建立登记销号处理机制,探索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对以自行清拆等方式的村民,给予每户1000元的奖励。
斗门区委农办有关负责人称,斗门将对各村内违法搭建的建筑物排查,拍照登记在册,采取先动员拆除的措施,彻底清除农村乱搭建乱象。
此外,为激发村民积极性,《斗门区人居环境五星家庭评选活动及奖励办法》和《斗门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奖励办法》将于近日出台。另一方面,斗门还将迅速组织设计单位进村谋划,对已经清理出来的空地进行美化绿化,并加快铺设人行道或建设绿道,打造美丽村道。
“以前,斗门农村每天的垃圾外运量是300吨左右,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开展后,这一数据已提升至1500吨,是此前的5倍。”该负责人说。
成效
113个村居“颜值”实现提升
在新沙村竹仔岭下的竹林入口,以前垃圾堆成了一座小山,风一吹,各种垃圾四处飞卷。说起村里的环境污染,63岁的新乡村村民周悦荣称,村里人对存在了10多年的养鸡场意见最大,而养鸡场就在他家附近,150平方米圈舍圈养了近千只鸡,因管理不到位,鸡粪日积月累造成了环境污染,常年臭味熏天。而在9月14日斗门区动员大会后,垃圾清运车就迅速进村大扫除,仅仅3天,霸占竹林入口长达数十年的垃圾山就被彻底铲平。
脱掉“脏外衣”的不仅仅是新沙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开展后,斗门区的113个村居正在逐步实现美丽蜕变。截至11月20日,斗门区范围内,市、区、镇三级共投入资金2.1亿元,动员干部群众25万余人次,清理积存垃圾80227立方米、杂草杂物78727立方米、建筑材料40590立方米、沟渠池塘溪河淤泥及障碍物14827立方米。
“各村开展工作不搞一刀切,区里根据每条村的人文特色和自然条件,设置一村一品、独具特色的改造方案。对相同资源条件的村居,则推行连片整治。”斗门区委农办负责人表示。“三清三拆三整治”环环相扣,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实施“因村施策”,根据村居人文传统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将113个村居按照传统农业村、城郊村、城中村分类整治。
此外,根据村情,分梯度、分类型创建干净整洁村、生态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并率先将斗门镇东湾村、莲洲镇石龙村等13个村居纳入市级示范村打造计划;而对于井岸镇的西浦、草蓢等城郊村居,则以拆除乱搭乱建、清理户外广告为主。
目前,全区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赢得了斗门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摸索出了一条高效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经验。
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年底前,斗门全区村庄将完成“三清理”“三拆除”和“三整治”工作,80%以上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
●2019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60%以上农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要求;
●2020年底前,在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省定特色精品村。
采写:南都记者袁平峰
新闻推荐
微信网上直播“活力课堂”教学。本报记者曾遥摄本报讯记者张帆报道:记者22日获悉,斗门区第三届教研节“基于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