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大赤坎村(航拍图)。 大赤坎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站为群众服务。今年以来,斗门区127个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相继挂牌成立,700多名村(社区)干部竞聘上岗。
斗门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省市部署要求,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将村“两委”成员选举与担任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岗位进行分离,坚持惠民政策由党组织宣传,惠民服务由党组织推动,惠民举措由党组织落实,为深入推动斗门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采写:本报记者张帆见习记者何进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改变任用村干部传统模式
过去一周,斗门区127个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党群服务中心”)相继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斗门区127个行政村(社区)已经全部实现“选聘分离”,700多名村(社区)干部进行竞聘上岗。
只要过了“选举关”,村干部在任期内就可以高枕无忧,这一状况在斗门区现已被打破。
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珠海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斗门区采取公开竞聘方式,将村班子成员选举与担任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岗位进行分离,增强村干部的危机意识,促使村干部更好地尽职履职。
斗门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斗门区推行村干部“选聘分离”制度,旨在加强基层的党组织建设,提高村(社区)党员群众的工作能力水平,推进惠民政策由党组织宣传,惠民服务由党组织推动,惠民举措由党组织落实。
“选聘分离”是指村(社区)“两委”成员通过选举产生,党群服务中心领导成员则通过聘用产生。党群服务中心领导成员的聘任由各镇(街道)组织实施,聘书由斗门区委组织部统一印制。
据悉,“选聘分离”实行后,需要对选拔上来的村“两委”成员,再次进行好中选优的遴选。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促使村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更高效地完成上级下派任务。为那些一心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村干部,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动力。
各村(社区)初步建成党群服务中心
1月8日上午,大赤坎村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内,5名工作人员正在接待村民,提供各项对应咨询服务。
“党群服务中心将原有的社保、计生、文化室、远程教育观看点、村内各项报建等公共服务站进行了整合;中心还涵盖了工青妇群团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综合治理、公安警务室等职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大赤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成立运行,是斗门区开展村干部“选聘分离”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斗门区127个村(社区)都已初步建成党群服务中心。
在人员配备方面,党群服务中心领导成员设主任和委员,按照村(社区)常住人口比例配备。中心主任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运行机制方面,除上级管理资金有政策规定外,以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村(社区)支持资金都经由党群服务中心,以村(社区)党组织为主要渠道落实;不被党群服务中心聘用的村(社区)干部,会按照考勤每天给予10元误工补贴,经费由村(社区)集体按法定程序解决。
既是政策试水,施行起来必然保持一定弹性。“新机制摸索运行一年,有利于总结经验,为完善机制留下施策空间。”斗门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财政支付薪酬村集体负担减轻
据悉,选聘干部的薪酬由财政支付,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村级财务负担。对一些集体经济长期积贫积弱的村(社区)而言,管理运行成本将大幅降低。
“省下的这笔钱可以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小赤坎村党委书记廖伟平说。
55岁的廖伟平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除经营家庭农庄外,他还是珠海种博会基地的专家。廖伟平曾于1999年-2003年担任小赤坎村委会主任,今年他出任小赤坎村党委书记,并获聘村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据了解,本村党员致富能人担任村两委干部的现象在斗门区很普遍。
“党员致富能人是村里宝贵的人力资源。斗门区把选聘分离制度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一个有效途径,把组织信任、群众公认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把党员能人培养成为党组织书记,把善做群众工作的能人发展成为党员,以党组织为主心骨,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带领村民致富。”斗门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强调。
在薪酬方面,斗门区对获聘党群服务中心的村干部,基本起薪不低于上一年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倍,另有不高于30%绩效奖励计入年终绩效考核。薪酬的大幅提高,将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激情。
“以前常有村干部办事拖拉等现象,现在一旦出现这种现象,考核将被扣分,直接影响到村干部的奖金薪酬,甚至能否被继续聘用也成问题,这无疑为村干部戴上了"紧箍咒"。”该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1月1日晚斗门区新年音乐会现场。本报记者曾遥摄本报讯记者张帆见习记者何进报道:昨晚,斗门区体育馆成了演绎古典音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