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新年
21日晚,珠海市大型电视问政节目《问政珠海》首期开播。在82分钟的节目中,通过播放记者暗访的视频短片《管道燃气: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和《黑臭水体整治,承诺了就要兑现》,台上12名问政代表对香洲区、斗门区、高栏港经济区、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不依不饶”的问政。
通过现场问政,香洲区区长刘齐英、斗门区区长马洪胜、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赵适剑、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欧辉生等主要负责人当场致歉并对解决问题的时间作出公开承诺。
其中,香洲区和珠海港控股集团表示:对于已经具备通气条件的小区,且居民家符合安全安装条件的住户,春节前报装的可以2个月内点火,春节后报装的可以1个月内点火;斗门区承诺,2019年3月底完成2条河涌的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高栏港经济区表示,将对涉事工作人员依法依规调查处理。
问政一:管道燃气到了家门口,为何居民用不上气?
1.暗访短片介绍。
2018年11月16日,“珠海香洲”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香洲121个小区年底用上管道天然气!快看有没有你家?并且逐一列出了已经通气的61个小区的名称。但日前有市民爆料称,自己所在的小区根本没有通气。
为此,记者先后走访了金桦城市花园、新加坡花园二期、吉大四中宿舍住户3个小区。就记者走访情况来看,随机挑选的几个小区,管道天然气的使用情况与相关部门发布的情况存在较大出入。
金桦城市花园小区的居民说,住宅楼外天然气管道2018年7月份就已经安装到位,本以为很快能通上气,一些业主还购买了燃气灶具。可欣喜过后,却迟迟没有下文。金桦城市花园小区多个业主称:“管道已经进户了,不是说9月份就开通了嘛,但是一直没有通气的通知。”
与金桦城市花园一街之隔的新加坡花园二期小区,居民楼外的燃气管道也是在2018年七八月安装到位,这个小区也出现在了已经通气的61个小区的名单里。然而当记者去管理处了解情况的时候,对方却说“是通了,但业主没有用上,现在应该普遍都还是用煤气瓶”。
香洲片区的部分小区有管但无气,其他片区的情况会不会也是如此,随后记者从名单当中挑选了位于吉大片区的四中宿舍。在这个小区,居民说管道在2018年8月份就已经铺好了,但现在还是迟迟用不上天然气。
2.现场问政:
在看完记者暗访的短片后,主持人向在场的被问政单位负责人提出了一个如何认定“通气”的问题:是管道修到门口了就算通气了,还是老百姓家里能点火了算通气?面对主持人的发问,现场的珠海港控股集团等多个单位负责人表示“居民用上气才叫通气”。
接着,主持人把时间交给了场上的12位问政代表。其中,问政代表徐凌向珠海港控股集团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居民用不上天然气的障碍到底在哪里呢?
欧辉生当即表示,加建工程中的确存在一定的管理缺陷,对春节前没有用上天然气的用户表示歉意。并且当即承诺:对于2018年已经具备通气条件的小区,且居民家符合安全安装条件的住户,春节前报装的可以2个月内点火,春节后(2月7日上班后)报装的可以1个月内点火。
面对“迫不及待”的承诺,主持人和问政代表并不善罢甘休,依然追问“用不上气的原因在哪里”。为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苑平当即表示,看完短片后深感愧疚和不安,这反映了我们作风不实、工作不细、效率不高的问题。接下来,马上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压缩时限,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珠海港控股集团的承诺,让居民早日用上安全便捷的管道天然气。
现场有问政代表举牌向香洲区区长刘齐英抛出三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香洲区的加建工程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刘齐英当即表示“看完短片之后心情比较沉重”。由于作风不扎实,工作不到位,致使很多老百姓未能在春节前用上管道燃气,也未能将市委市政府的惠民举措真正落实到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当中,作为香洲辖区加建工程的统筹推进责任单位向广大市民表示歉意。
刘齐英称,截至目前,香洲区的管道加建任务有10万户,去年完成4.3万户,有51个小区验收完毕,有1800多户加建户已经用上管道燃气,春节前还有14000户可以用上气。他承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与珠海港控股集团一起努力,市民节后报装的,一个月内就能用气点火。
3.观察员观点: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观察员闫辰认为,执政为民的担子在党和政府肩上,打分的笔在人民群众手中。我们工作做得好不好,取得多少成绩、存在哪些短板,人民最有发言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是加建了多长的管道,而是自己家里能不能通气点火。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问政二:不足20米,开价8万元,企业求助两个月没结果
1.暗访短片介绍。
珠海汉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平沙分公司附近已经铺设了市政公共燃气管道,企业红线距离市政公共管道不足20米。去年8月份,企业向珠海港兴管道天然气有限公司申请开通使用天然气,对方答复企业要开通天然气必须得先在厂区红线范围以内安装好符合用气规范的燃气管道设备,并推荐了珠海港兴管道天然气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珠海广华燃气消防有限公司,开出的安装费是8万元。
“如果按照20米的距离计算,相当于4000元一米,价格太高了。”于是,去年10月18日,汉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向平沙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求助,并以纸质的形式递交了申请批复文件,希望协调减免这笔开通设备安装工程费。其间,该公司与平沙镇政府多个部门沟通过,都称不在他们的受理范围,所以,至今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两个月后的12月25日,记者和企业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平沙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时,该中心工作人员一边喝着功夫茶,一边慢悠悠地说:“这个报价属于市场行为,服务中心也不好干预太多。另外,平沙镇财政收入有限,也没有能力帮助企业减免这样的费用。”
2.现场问政:
针对暗访短片中的现象,主持人向珠海港控股集团发问:1米就要4000元,这个依据是什么?请珠海港兴管道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杨波现场给大家算一下。邹杨波称“改造需要牵涉到很多项目,需要做一个预估,但公司暂时没有工商用户的安装标准”。
为此,主持人向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赵适剑主任发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什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对此,赵适剑认为,管道燃气是公共特许经营的项目,带有公用事业,并不是纯市场行为,其服务价格、服务流程和办事效率等必须接受政府严格的监管。为此,政府在监管方面是有缺失的。
(下转05版)(上接02版)两个月的书面申请都没有一个正式的答复,这样的行为引起了问政代表的不满。问政代表徐凌立即向赵适剑发出追问:关于平沙镇工作人员的这种工作状态、和办事效率,请问赵主任是怎么看待的?
赵适剑称,作为辖区的行政负责人,首先是感到非常震惊;第二是深感惭愧,行政负责人抓服务型政府的“最后一公里”没有尽到责任;第三,真诚地向汉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歉。
赵适剑表示,基层的懒散就是一种隐形的腐败方式,港区管委会将依规依法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
3、观察员观点:解放思想转作风,提升效能促发展。
从短片上可以看出,平沙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出现了认知错误。我们要对部门服务企业中的不作为等典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要敢于亮剑,严肃追责问责,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大力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效率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有竞争力的城市一定是有效率的城市。要实行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度、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对老大难的问题主动办,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上门办,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跟踪办,对涉及面广的问题公开办。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打造我们的珠海效率。
问政三:黑臭水体整治,承诺了没有兑现
1、暗访短片介绍。
位于斗门区新青村的新青正涌,河水呈深灰色,水面上漂浮着不少垃圾杂物,站在岸边能闻到一股臭味。记者还发现,岸上有不少排污管道直接往河涌里排放污水,越往河涌上游走,这样的排污管道更多,靠近岸边的排污口附近,垃圾成堆,还有老鼠乱窜觅食,脏乱不堪。
现场有施工人员解释说,目前新青正涌截污管道还没有铺设完毕,由于中途资金不到位和天气原因影响了进度,最快也只能到春节前完工。而据了解,包括新青正涌在内的8条黑臭河涌的整治工程是斗门区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为此,斗门区投资5.77亿元,对黑臭河涌开展一系列整治和生态景观提升。
还有村民对记者说:“整治了也没有用,外面桥头那里就有搞净化,这里就不净化,外面因为近路边,要有样板给人家看,这边不管你了。”
按计划,2017年年底前8条黑臭河涌实现消除黑臭工作目标,2018年底前各河涌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实现“水清、岸绿、生态、景美、海绵”总体目标。
记者连线采访井岸镇河长办的有关负责人,询问工程的完工时间,他们均称“不太清楚,要了解一下”。
2、现场问政:
主持人称,按片中提到的整治计划,8条河涌要在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工程。但刚刚大家都看到了,新青正涌和五福涌仍然又黑又臭。整治工程并未完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承诺了但兑现不了?
面对主持人的发问,斗门区区长马洪胜表示,应该说是好事没办好,确实是拖了工期,其原因是在整个流程的决策、推进、管理等方面存在多个薄弱环节,宣传也做得不到位,周边群众有怨气。斗门区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也补充道:“主要原因是前期工作做得不细不实”。
“既然有困难,接下来怎么解决呢?”面对问政代表詹秦的追问,马洪胜表示“有三个措施”,一是区政府已经跟施工单位磋商了施工进度,并已经签订“军令状”,要求在2019年3月底必须完工。第二是加强现场管理,抽调7个专职人员现场督导;三是请第三方公司进行水质评估,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也欢迎各位群众和媒体加强监督。”
3、观察员观点:黑臭河体治理,须在落细、落小、落具体上下功夫。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观察员闫辰认为,链条最容易在薄弱环节上断裂。要把“精细化”作为黑臭河体治理工作的落脚点。坚持不怕小,怕不小;不怕细,怕不细的工作要求,在整体设计、细节处理、组织方式、施工管控和常态管理上聚精、聚细,展现群众认可、满意、得到实惠的工作成效。
新闻推荐
粤港澳大湾区加大湿地保护复育 城市湿地发现越来越多珍稀物种黑脸琵鹭打卡湾区湿地
南沙湿地的黑脸琵鹭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旭阳摄南沙湿地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旭阳通讯员郭雯珺摄黑脸琵鹭来到深圳湿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