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飙升,人口规模不大的珠海近年来也遭遇“交通拥堵”难题。在高德地图发布的2017年度分析报告中,珠海在全国主要城市拥堵榜单中排名第22名(深圳第35名)。在一次论坛上,有外地专家直言,城轨开通后从广州到珠海只需约一个小时,但从拱北站坐车到香洲开会,珠海市内通行有时也要堵上一个多小时。
交通拥堵如何“破”?今年的珠海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陈建海提交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精准治理珠海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呼吁通过联合澳门构建珠澳高铁枢纽、积极推进地铁建设规划、考虑将珠海市行政中心西迁优化城市布局、在一定范围内实施错峰上下班、经常性拥堵路段试点限行等方式治理城市“拥堵”。
建议
构建珠澳高铁枢纽打通珠海内外交通“肠梗阻”
陈建海认为,珠海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进城难、出城难已不再是超大、特大城市的“专利”,也是珠海居民的感同身受,更成了许多外地人到珠海的一大“诟病”。在缺少国家高铁枢纽站的背景下,目前珠海衔接内外交通的最好方式仍然是高速公路,主要有三条通道:一是经下栅走京珠高速,二是经上冲和坦洲走西部沿海高速和广澳高速,三是经珠海大道走江珠高速。
建议称,由于路网规划滞后、道路等级结构不合理、骨干快速路缺失等原因,使得上述高速通道的内外交通衔接很不顺畅,进出城经常出现“肠梗阻”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发展定位网结构等因素,中心城区道路内网更是出现经常性的“血栓”,甚至发生大面积的交通“脑溢血”,造成城区道路拥堵不堪。
怎么解决城市拥堵?陈建海建议珠海立足长远,整体规划,构建内外交通枢纽体系,如联合澳门,想方设法把珠澳纳入国家高铁网规划,共同打造全国一流的珠澳高铁枢纽站,并建议放到鹤洲南一带,打造未来珠海CBD。
他同时建议珠海结合广东大力推进的江肇高铁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延伸至珠海,纳入江肇高铁同步实施,形成珠江鼙高铁,连通深茂、贵广、南广等国家铁路;积极谋划深圳高铁东延经伶仃洋通道的深珠高铁(公铁两用伶仃洋通道),争取将此线位纳入国家高铁规划网;积极对接广州、中山,适时推进广中珠澳高铁建设。
推进地铁建设争取市行政中心西迁
陈建海还呼吁珠海积极推进地铁建设规划。陈建海说,内外经验表明,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治本之策,地铁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建议优先选择客流量大、客流量效益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线路,综合考虑城市对外交通枢纽、港口接驳情况等原则,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的支持,加快推进珠海地铁规划建设。
珠海不少人在西区工作,但居住生活在香洲主城区,每天早晚上下班人流车流叠加,成为引发道路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珠海加快推进“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优化西部城区规划建设,严控中心城区开发规模,引导人口向新城新区集聚,解决钟摆式潮汐车流问题。
同时创设条件,争取珠海市行政中心西迁,以引导、带动人流往西迁移,缓解香洲城区交通压力。或者更大手笔谋划、调整珠海行政区划,合并斗门、金湾(含高栏港经济功能区),设立西城区,建设实际意义的西部新城,拉开城市框架,形成东西双核(或东、西、横琴三核),不仅可以缓解香洲城区交通压力,还能促进西区发展,推动珠海经济“二次”腾飞。
错峰上下班拥堵路段试点“限行”
为了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去年底珠海推出“1元公交”。建议对公交用地进行适当综合开发,配备商场、电影院、餐饮等功能,增加公交吸引力,提高站场利用率。
“要在一定范围内实施错峰上下班,错开出行需求时段,以削减高峰时段交通负荷峰值,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减少交通拥堵”,陈建海还认为,珠海可以在经常性的拥堵路段或片区进行交通限行试点,限路段和限时段单双行,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采取灵活的经济手段引导车辆拥有和使用,调整和提高路内停车收费标准,普遍实施计时收费,研究收取高额上牌费、高峰期进城拥堵费,增加中心城区小汽车使用成本,减少片区小汽车通行量”。
此外,陈建海还呼吁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加强执法管理,,加大对车辆违停、打尖插队、跨线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道路秩序,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向港澳学习,通过立法,加大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违章的处罚力度,以加快车流通行速度,促进交通顺畅”。
采写:
南都记者杨亮王靖豪
南都制图:陈婷
新闻推荐
刘嘉文: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力争全市所有村庄达到省级标准
本报讯记者陈翩翩报道:1月22日上午,市九届人大七次会议在珠海大会堂开幕。下午,副市长刘嘉文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