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斗门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现场。1月28日-29日,斗门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斗门区区长马洪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晒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亿元、增长8%,在实体经济发展、城市品质和管理、乡村振兴、民生福祉、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回顾过去,谋划发展。报告对斗门区2019年工作进行部署,将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努力将斗门建设成为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滨江田园生态新城和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奋力打造珠海“二次创业”新引擎。一幅“建设新斗门、积聚新动能、打造新样板”的宏伟蓝图展现在全区面前。
□采写:本报记者张帆
见习记者何进
□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2018年回顾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在斗门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区长马洪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晒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亿元、增长8%。
2018年,斗门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实体经济发展、城市品质和管理、乡村振兴、民生福祉、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每周逾28家企业落户斗门
谋划明确目标;举措产生成效。报告显示,2018年斗门区投入1.3亿元扶持资金,实施实体经济“三十条”、工业企业培育“幼狮计划”和“强龙计划”,产业不断壮大。促进全润封装、光宇电池二期、鹏辉能源技术改造等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超十亿元工业企业增至12家,超亿元工业企业9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1家、累计181家。光宇电池获批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突破。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各类市场主体及新增企业蓬勃发展:全区新增商事主体1.27万户、增长37.2%,每月新增1058户;其中企业2354户,每周有28家以上企业选择落户斗门;新设外资企业389户、增长322.8%,达到每天1家以上。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7.5%
坚持生态优先,成为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体系的理念之一。2018年斗门区加快斗门新城49个项目建设、年度投资42.2亿元。黄杨河“一河两岸”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双湖路跨鸡啼门特大桥、平华大道等多条市政道路、桥梁加快推进,市民公园、西堤路南延段一期、东堤路滨河景观带等7个项目完工。
去年,斗门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斐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7.5%;243名河长“上岗”治河,8条黑臭河涌整治加快推进,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荣获全市第一;新增绿地面积77.33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对斗门区意义非凡:既是101条乡村的发轫,又是实现全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斗门区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融合力度加大。省级海鲈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蕉海鲈之外,斗门重壳蟹、斗门禾虫、斗门荔枝、斗门黄沙蚬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成功注册,莲洲镇获评“中国禾虫之乡”。斗门特色全域旅游大格局成型,去年接待游客850万人次,增长12.6%;接待过夜游客180.3万人次,增长10.4%;旅游收入14.1亿元,增长11.5%。
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投入2亿多元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投入近5亿元,清理养殖场(户)2489户,城乡面貌较大改观;斗门镇入选“2018中国最美村镇”。
九项民生支出逾36亿元
去年,斗门区坚持民生为本,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数据显示:去年斗门区九项民生支出36.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2%;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80元。
脱贫攻坚,区内区外,节节开花。区内实施低收入群体3979户、7032人精准帮扶八大工程,提前完成553户低收入群体住房改造任务。持续抓好阳西县产业帮扶,推动茂南区674户、1908人预脱贫,实现福贡县30对村企结对帮扶。
在教育医疗卫生方面,华中师范大学珠海附属中学动工兴建,珠峰实验学校、齐正小学主体工程建设完工,4所学校教学楼重建完成。西部医疗中心动工建设,斗门侨立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甲中医院、住院楼和综合楼建成,斗门镇中心卫生院新综合楼投入使用。
2019年目标
今年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报告提出2019年斗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斗门区将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以土地科技资金为抓手,增强工业发展新动能;以现代农业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以改革开放为抓手,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以能力提升为抓手,增强队伍专业素养;以机构改革为抓手,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等。
推进247项区政府投资项目
斗门区将落实实体经济“三十条”、科技创新、质量强区奖励政策,加快伟创力珠海工业4.0旗舰园等“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76亿元;计划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家,力争实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
加快推进247项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46.49亿元;推进西部生态新城A片区投资13.76亿元的15个项目建设。加快莲溪和坭湾等输变电建设工程、白蕉新港水产品深加工物流园基础配套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0.59亿元。
促进四大片区差异化发展
斗门区提出,以现代农业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现代农业方面,斗门区将优化现代农业空间布局,促进四大片区差异化发展。东片区打造白蕉海鲈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西片区打造乾务大海环水产品养殖基地,北片区打造莲洲苗木种植基地,南片区打造鹤洲大湾区农产品出口基地。
构建全方位现代物流体系
斗门区对招商引资提出要求:全力实现签约总额120亿元、实体经济项目不低于50%的目标。加快斗门农业电商孵化园建设,引进科技型电商企业。推进广丰物流、敦豪-威恒供应链南区综合营运中心、珠江船务、强竞供应链等现代物流项目,加快构建以斗门港、莲洲通用机场为重点全方位现代物流体系。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桐林度假村、珠峰科创中心等一批高端酒店、商业综合体建设,力促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等一批项目落地。
提升全区公共服务水平
2019年斗门区力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推进西部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改造升级24个村居养老服务设施,办好文化节、体育节、旅游节、美食节系列活动,加快区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和井岸影剧院等升级改造,挖掘本土优秀文化,丰富“十里文化圈”,提升全区公共服务水平。
新闻推荐
市迎春花市昨日开幕 将持续至2月4日,每天8:30-22:00开放
市迎春花市刚一开幕就吸引了许多群众前往选购。本报记者程霖摄1月26日,第六届珠海市迎春花市在市体育中心开幕。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