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记者钱瑜报道: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成员以及家庭生活困难、连续失业一年以上、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将由政府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进行托底帮扶就业。2月28日,羊城晚报记者从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近日出台的《珠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用力度更大和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办法》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珠海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六类岗位:基层非营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城乡辅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等工勤服务辅助性岗位、政府投资或控股的国有企业对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辅助性岗位和后勤岗位以及政府购买的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等各类企业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托底帮扶就业岗位;经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的其他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可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的其他岗位。
据了解,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按珠海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参照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执行,目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补贴659元。帮扶对象到本市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可享受公益性岗位社保个人缴费补贴,补贴标准按其个人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
新闻推荐
国新办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 多措并举支持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