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格力智能装备。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珠海一号”微纳卫星星座成功发射。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建市40年来,在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亲切关怀与坚强领导下,珠海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中奋勇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2.0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914.74亿元,年均增长率近20%。
40年峥嵘岁月,40年风云激荡。随着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沐浴改革开放荣光的特区城市,正站在历史性的发展节点上。奋力推动“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珠海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
从“一穷二白”起步迎难而上全力推动经济发展
曾有人这样评价,珠海起步于一张“一穷二白”的经济版图上。1979年建市之初,珠海经济发展产业少、基础弱、底子薄。许多“老珠海”回忆,当时这个以农渔业为主的边陲小镇,只有一条街、一盏红绿灯、一家百货商店,仅有造船厂、农机厂、渔网厂、食品厂等十几家工厂,经济结构十分单一。
东方风来满眼春。1980年,珠海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特区为改革开放而生。珠海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与胆魄,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屡次开全国风气之先: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一系列“首个”“首办”“首创”“首推”成为这一使命的注脚,凝聚了珠海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担当。
1984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珠海,并亲笔题写了“珠海经济特区好”几个大字,在珠海发展史上写上了极为重要的一笔。
这一年,在珠海吉大,23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半年时间内就火速矗立起5座工厂、13栋标准工业厂房、25栋职工住宅楼等,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被命名为“珠海南山工业区”。这一“激情速度”,就是被当时舆论称赞为足以媲美深圳“蛇口速度”的“南山速度”。
数据显示,到1985年底,珠海就有140多家企业相继诞生。随后,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丽珠制药、凌达压缩机、佳能等一大批外资、合资、独资企业落地生根,亚洲仿真、金山软件、江海电子、四通集团等一批本土企业开始成长起来,给珠海经济特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伟大的时代,必然是英雄辈出的时代。1992年3月9日,珠海在全国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百万奖金如同平地一声惊雷,迅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聚焦点,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南下珠海。
求伯君、雷军、董明珠……这些被誉为“92黄金一代”的创业者来了。他们在珠海起步,在大时代的变革中发现机遇。格力电器、金山软件等一批如今依然响当当的本土品牌企业也孕育而生,在世界舞台上擦亮了珠海乃至中国“智造”的品牌。
以实体经济为本
“海陆空+智能制造”齐头并进
如今,走进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以往人挨人密集工作的景象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有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在钣金冲压等生产线上,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正灵活挥动机械手臂,运转如飞。
发展实体经济,是珠海坚定不移的战略抉择。一大批“大国重器”在珠海加快崛起,填补了国内乃至全球技术空白。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首飞成功,云洲智能海洋无人船参与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欧比特“珠海一号”微纳卫星星座成功发射……“海陆空+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齐头并进,成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珠海市全力推动省、市“实体经济新十条”和扶持实体经济发展“1+N”系列政策措施落地,从降低企业成本、培育壮大企业主体、产业园区建设、成立产业基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奖励。
积极主动作为,深耕实体经济的同时,2012年,珠海市纪委与清华大学首次合作,开展了政府投资工程廉情预警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又联合中山大学构建了一套由廉情指标、廉情等级、廉情指数组成的廉情预警评估系统,并将评估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市财政投资项目。系统运行后仅两年,就对市政府投资约300亿元的283个项目进行了廉情评估,共发出预警403次。
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是珠海针对重点领域点对点做实预防腐败工作的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更为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保驾护航”。
2018年,珠海市进一步在促进工业投资、技术改造、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投入超过100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施“十百千企业腾飞行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83.74亿元,增长14.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4.88%,实体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今年,珠海市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十百千企业腾飞行动”,推动利盟激光打印机等68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推动烽火海洋网络设备等6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力争超百亿级企业达到7家。
激发创新动力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珠海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率先探索,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世界级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极。
党的十八大以来,格力电器的创新研发之路进入快车道,并积极向制造上游发力,先后进军智能装备、精密模具、通信设备等领域,在一些容易被“卡脖子”的领域里勤奋耕耘。“格力有这样的发展,靠的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
格力电器的成长历程是珠海经济由弱到强、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是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缩影。从1991年金峰电子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珠海由此拥有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到2018年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逾1900家。
创新带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中航通飞、优特电力、欧比特、纳睿达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珠海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产业蓬勃发展,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价值链。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契机,珠海将着力扶持格力电器等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配套企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聚焦芯片制造、智能电子、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龙头企业,支持引领型创新企业发展,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拥抱湾区时代
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珠江之畔生机盎然,南海之滨气象一新。今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转向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
站在蜿蜒的情侣路上远眺,港珠澳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跨在伶仃洋海面上,架起了香港、澳门、珠海之间的一小时经济圈,三地人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愈发畅通。
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横琴,自2009年启动开发以来,从一片“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海岛,成长为开放发展的热土。仅仅8年间,横琴地区生产总值翻了55倍,年均增长77%。
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横琴也成为粤港澳高端要素资源自由流动、高度集聚和空间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目前,横琴商事主体已突破5.7万家,其中40多家世界500强、70多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落地项目总投资超5000亿元;累计在横琴注册的港澳资企业超过2600家,其中澳资企业超过1300家。
生机勃勃的大桥经济区建设拉开序幕。横琴与保税区、洪湾片区等实施一体化发展,为香港现代服务业“西拓”提供广阔腹地,打开粤港澳三地合作的新空间。推动大湾区建设,珠澳合作升级有了新契机。
迎接更加广阔的舞台,承担更大使命和职责,珠海乘势而上,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数说
2018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4.74亿元,同比增长8%;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增速均排全省首位。
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246.28亿元,同比增长8.5%;实际吸收外资达156.3亿元,同比增长26.9%。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83.74亿元,增长14.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4.88%。
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9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
2018年,全市新设民营企业3.2万户、增长36.3%,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达864.07亿元、增长27.3%。
创新企业代表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格力电器自1991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理念,从一家空调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截至目前,公司拥有24项“国际领先”级技术,累计申请专利近4万项,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格力电器位列“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榜单第294位。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工业通飞是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的领军企业,2009年正式落户珠海航空产业园。该公司研发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是我国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欧比特是首家登陆中国创业板的IC(集成电路)设计公司。2017年,该公司打造的“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首发的两颗视频微纳卫星成功发射,由此成为中国首家独立运营卫星星座的民营上市企业。
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云洲智能是我国首家专注于无人船艇研发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先后推出了世界第一艘环保无人船,国内第一艘海洋调查无人艇、隐身无人艇和自主军用无人艇,至今已形成环境测量、海洋调查、安防搜救、军事应用及无人航运五大业务板块。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丽珠医药是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创建于1985年。集团现拥有18个专利产品,21个独家产品,其中参芪扶正注射液和艾普拉唑先后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纳思达是打印机耗材芯片设计企业和全球通用耗材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拥有的奔图打印机填补了中国自主技术激光打印机产业的空白。2018年,纳思达投资90亿元在高栏港经济区建立中国企业首个激光打印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钟夏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程霖钟凡
新闻推荐
“广东好医生”林红:用最好的医术回报患者 开创珠海乳腺学科多个第一,协助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超2万人次
在去年评出的10名“广东好医生”中,林红成为珠海市唯一入选者。受访者供图在“3·5”学雷锋日到来之际,广东省命名第五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