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斗门区技改投资15.96亿元,增速居全市首位。斗宣供图
在珠海斗门光宇电池自动化生产车间,一卷约80厘米宽的铝片薄膜在自动化喷涂机上被均匀地涂上粘接剂后,被缓慢地输送至烘干机,烘干后铝片薄膜被自动分切成数个手掌宽的单个铝片条,随即被输送往精密焊接机上,自动接上极耳引线并进行第一次收卷压缩。至此,在自动化精密机械的生产下,一块聚合物锂电池的正极雏形形成。
以光宇电池为代表,技改,“改”出了斗门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南都记者从斗门区获悉,去年该区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5.96亿元,同比增长48.9%,完成年度任务的106.4%,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技改,24家企业享受省市区三级事后奖补资金超1.7亿元。
A工业技改投资
增速全市第一
2018年,光宇电池获批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也让斗门实现了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突破。
“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助力下,公司建成了全新的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光宇电池行政部经理杨成说,目前该公司聚合物锂电池全工序已实现自动化生产。
依托丰富的制造经验,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光宇电池正在不断升级换代,打造出涵盖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物流、信息化以及兼容柔性化生产的新一代制造产线,并源源不断地将产品送到谷歌、惠普、联想、华为等客户手中。
智能化的生产线,将光宇电池引向快速发展期。光宇电池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公司将以30%的年均增速,在2019年实现50亿元的总产值。
“技改热潮已在全斗门燃起。”珠海市斗门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区技改投资总额正逐年加速上升。
数据印证了这一点。2018年,斗门区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5.96亿元,同比增长48.9%,完成年度任务的106.4%,增速排名珠海全市第一位。
“全区技改项目均加速投资和建设,省市区二级联动也进一步加强,更多企业得到扶持后,加大技改投入。”上述负责人表示。
数据统计,在2018年全年开展的省级技改事后奖补工作中,斗门区完成24家企业的完工评价、现场核查和奖补核算工作,区内企业共享受到省市区三级奖补资金超过1.7亿元。
据介绍,2018年,斗门区整合相关政策,先后出台《斗门区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斗门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对技术改造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同步降低了资金申报门槛,并增设了促进有效投资等激励措施。
“这样的力度是空前的。”上述负责人说,在2018年开展的区级技术改造申报工作,根据斗门区最新出台的区级技术改造扶持政策,斗门拟对28家企业共安排奖补资金1000万元,以此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
B“改”出企业的“春天”
顶着全球第二大“代工厂”光环的伟创力,正在努力成为智能产品“概念到规模”全周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伟创力珠海工业园数字化车间,一个全新的智能制造大幕正在开启。全自动化高科技生产线改变了原有的工厂运作模式,智能化生产设备不仅优化了制造工艺,更能保证产品的品质稳定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未来,伟创力珠海工业园还将按照工业4.0标准,对厂房配置、设施和装备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建成从概念、创新研发到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工业4.0智慧工厂,为全球客户提供“从概念成型到规模量产”的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以伟创力工业4.0为代表,新的图景正在斗门制造业企业展开,智能化设备替换了人,信息化“大脑”也革新了管理模式。在企业车间与管理系统中,工业化与信息化正加速融合。
以“两化”融合为重要特征,技改正在企业自主创新乃至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技改不单是改设备、改系统,更需要技术和工艺上的创新,以此带动整体创新。”珠海光宇电池行政部经理杨成说,化成工艺是锂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在新一轮技改中,光宇电池创新采用了生产效率更高的热压化成工艺,整体工序减少了一半以上,并使产品的稳定性、质量和外观效果大幅提升。
“企业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向传统产业辐射和渗透,也推动相关产业实现了创新和提升。”斗门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与伟创力和光宇电池类似,围绕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斗门正在推动区内企业以技术改造助力创新驱动。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斗门区新组建各级企业研发中心13个,累计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同比增长33%。
“今年,我们将支持乐健科技、运泰利自动化、鹏辉电池等企业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等智能生产设备,实现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上述负责人说,与此同时,斗门还将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重点跟踪并挖掘具备核心技术的规上企业自主建设各级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
C“改”出高质量发展
在斗门,珠海运泰利也开启了智能工厂的变革之路。厂房里的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在繁忙运转,精准地完成着一个个固定动作,分工有序,操作精准,偌大的车间仅有10来名机械维护人员。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正是这些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师”。
“我们未来的目标不仅是为客户提供设备、生产和工艺服务,还要给他们提供整个工厂,也就是钥匙工程。”长园集团副董事长,运泰利创始人之一的吴启权介绍,所谓的“钥匙工程”,就是为客户建一个工程,把工厂的“钥匙”给客户就能进行全智能自动化的生产。
2018年,在省经信委公布的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珠海市共有12家企业入选,运泰利就是其中之一,并获得200万元奖励以加速推进企业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
作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装备及方案提供商”,长园运泰利近年来在斗门异军突起,成为高质量发展一线的生动代表。
在多位企业家看来,通过增量投资调整和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技改促进了企业原有的“家底”提高配置效率,在新的条件下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斗门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从宏观层面看,技改投资是工业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区域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后劲。近年来,技术改造已成为带动工业投资的重要力量,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提升。
数据印证了这一点。2018年,斗门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7.08亿元、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64亿元、增长13.1%。
在技术改造的支撑下,如今斗门工业图谱中,超十亿元工业企业增至12家,超亿元工业企业96家。2018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1家、累计181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家、累计9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11家、累计41家。
与此同时,在过去一年,斗门全区共有3家企业获省级工业机器人开发创新推广应用专项支持,预计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490件和140件,分别增长58.6%和20.7%,实现专利数量质量双提升。
采写:南都记者袁平峰
新闻推荐
斗门建区18年,长远谋划不懈奋斗实现历史性跨越 打造滨江田园生态宜居新城
斗门区美丽的一河两岸。斗门区十里莲江风景如画。斗门区致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斗门建区18年。大江、大河、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