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温国
近日,信宜金垌幸福村贫困户莫绍荣一大早便到百香果园除草。“莫叔,你真早呀,要把茂密的枝叶剪疏点,才能提高收成。”听到亲切而熟悉的声音,莫叔停下手中的活,接过话茬:“好哩,多亏有赖科你的关心和指导,我家的百香果去年才取得好收成。”言语里满是感激之情。他口中的“赖科”就是来自珠海市食药监局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赖国明。
今年41岁的赖国明参加工作18年,却有6年时间扎根于乡村。这位自小在城里长大、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公务员,谈起种养技术如数家珍,俨然一位农业专家。2015年、2018年他被评为省优秀驻村干部,2015至2017年连续三年在珠海市扶贫工作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并荣获公务员三等功。耀眼成绩的背后,饱含着他默默的付出。
产业帮扶点燃贫困群众希望
2013年6月,赖国明受单位选派到信宜市北界镇东村扶贫,三年届满后,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016年4月,怀着对信宜这块土地的无限眷恋,他再度投身于扶贫事业,“转战”金垌镇幸福村。
已有3年扶贫工作经验的他熟门熟路,带领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走村入户进行调查摸底。经过调研,他发现该村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靠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其它特色农业几乎为零。经过与局领导、村干部再三研究,最终确立了以百香果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的扶贫思路。
扶贫工作队租用丢荒的田地建立了10亩扶贫基地,无偿提供种苗和化肥给贫困户种植百香果。在这个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其他村民纷纷加入了种植行列,当年种植百香果164亩。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赖国明还引导种植户在百香果园混合种植藿香,每亩可增收6000元以上。时至今日,走进幸福村,你会发现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上了百香果。
在尝到混合种植百香果、藿香带来的甜头后,村民对发展经济作物信心大增。赖国明也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找到一个长效产业,能够支撑贫困户稳定增收。他发现邻镇有人种植香水柠檬效益可观,不失为一个好项目。便通过整合、租用荒山地,引进香水柠檬种植大户,于2017年9月份连片建成近100亩的香水柠檬种植示范基地。
两个示范产业点燃了贫困群众心底的希望,激起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斗志。许多贫困户由原来坐等扶贫转变为主动创业,由“要我富”变为“我要富”。截至目前,藿香百香果和香水柠檬两个产业的种植总面积已扩展至513亩,实现贫困户100%全参与、全覆盖,预计每人每年增收至少3000元。
令赖国明感到最兴奋的是,经组织核查验收,2018年幸福村68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达到预脱贫标准。
幸福村民幸福指数节节高
初到幸福村那一刻,赖国明心里不免有些落差:村里耕地少、泥路多,村容村貌落后,连路灯还没有一盏。
幸福村位于信宜北部,有9个自然村,全村人口3169人,全村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93人。“山区贫困路又曲,到处都是烂瓦屋,有女嫁到幸福,少了百担谷。”这首顺口溜道出了幸福村村民过去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然而,短短两年多时间后,这个贫困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村。这一切得益于等珠海市食药监局等单位的帮扶,也倾注了赖国明满腔心血。
从2016至今,帮扶单位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约310万元(含珠海财政追加资金和产业奖励资金)帮助幸福村发展资产收益项目、产业项目、村公益项目、文化教育项目、慰问等。
大力推进医疗扶贫,出资购买了价值120多万元的大型医疗器械DR-X光机赠送给幸福村,出租给当地卫生院使用,令村集体经济收入十年内稳定增收。
发动爱心企业捐资69万元设立“幸福村助学基金”,每年拿出1至2万元奖教奖学。为孩子们捐赠书籍及更换新校服,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最近又投入26万元建设幸福村食品加工厂,预计每年增收3万元。确保了贫困户返贫和新农村建设后期的维护经费问题。
……
去年,幸福村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热潮,赖国明早已把这里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积极为改变村容村貌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利用村中小山建设幸福公园过程中,更是多方奔走。
如今,站在幸福公园的最高处,全村美景尽收眼底:装上路灯的道路四通八达,新房一幢一幢建起,产业基地郁郁葱葱。村民们在闲暇时聚集在公园广场,散散步、聊聊天,幸福洋溢在脸上。
新闻推荐
每票货都见证了祖国昌盛 大湾区建设者聂林杉为港珠澳大桥海关“开荒”铺路
聂林杉聂林杉为企业办理通关手续。湾区建设者“老聂,进境平台刚刚收到一单查验指令……”“好的,我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