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3月12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生产经营部部长熊晓冬在接受珠海传媒集团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十分关心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政府支持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服务制度,不断激发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热情。
多方面问题限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热情
熊晓冬表示,方便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三地人才往来互通,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根据共青团一项针对300名港澳青年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60%受访者认为在内地登记就业创业的手续办理过于繁琐。
“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难的问题还体现在创新要素流通不便、异地就业执业桎梏繁多等多方面,限制了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热情。”据熊晓冬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创新创业服务制度的不健全和粤港澳三地创新合作相对保守,且大部分专业资质的认证和许可也不通用,限制了各项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
建议全面推行面向粤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服务
针对这些问题,熊晓冬建议首先要强化服务支撑,全面推行面向粤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服务。可研究制定如创业中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投融资服务等青年创新创业服务的购买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相关创新创业服务。同时,加强粤港澳三地各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共享,提升创新创业服务信息化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
在制度建设方面,熊晓冬建议提升创新要素双向通行便利性。例如,可以开通粤港澳地区青年创新创业人员专线和创新物流专线,开辟创新园区至高铁站点、码头、港珠澳大桥的点对点定制快车线路,积极构建“一小时通勤圈”,保障大湾区创新要素的快速流通。
探索往返三地的便捷签注和工作许可制度
“此外,建议进一步加强三地合作,探索港澳地区面向青年创新创业人员往返三地的便捷签注和工作许可制度。”熊晓冬表示,一方面针对频繁往返内地与港澳的青年创新创业人员,设置专门签注种类和办理通道,简化审核程序,允许具备一定专业技能资质的青年创新创业人员在三地内自由流动;另一方面扩大湾区内青年创新创业人员可直接执业范围,扩大紧缺型人才资格互认的专业领域,探索内地多领域专业人才赴港澳执业。
珠海传媒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靳碧海宋一诺
新闻推荐
珠海交警即日起开展“文明交通建设月”整治活动 将创建一批“零酒驾”单位
交警部门开展整治行动,现场查扣数十辆违法车辆即日起,珠海交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明交通建设月”活动,活动中在全市打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