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航空新城。关铭荣摄
隆华直升机生产车间。关铭荣摄
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砥砺前行,四十载春华秋实。
珠海市建市40年以来,城市区划的格局曾多次调整。翻阅珠海市史,“金湾”这一名字出现的时间并不太早。作为全市唯一的“00”后行政区,金湾区将在下个月迎来其18周岁的“成年礼”。
从1979年到2019年,珠海市记录下一段锐意进取,从无到有的城市拓荒史;从2001年到2019年,金湾区也在书写向更加科学、高效发展路径进发的新时代篇章。
自诞生以来,坐落于珠海市地理几何中心的金湾区就被寄予了承载更多城市功能的期望。随着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金湾区未来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珠海金湾这一名字也注定被更加频繁地记录在新的时代潮流中。
●撰文董谦君
绘蓝图
拉开“城市向西”框架格局
沿着机场东路的海岸一路前行,倚靠着堤岸往金湾高尔夫球场对出的海面望去,可以看到正在加紧建设的洪鹤大桥桥墩雏形。未来,这里将建成珠海市内第二条往来东西城区的跨海通道。大桥在明年完工后,将承担起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破解交通瓶颈的重要功能。
如今,洪鹤大桥四个主塔已经高高耸起,施工进度最快的8号墩主塔“身高”超过百米。洪鹤大桥总工程师杨斌财表示,“包括钢锚梁安装在内的控制性节点都会在上半年陆续铺开建设。”
与此同时,另一条连接金湾的跨海大桥也正处于紧张的施工中。作为珠机城际的组成部分,金海大桥是国内首座公铁同层合建的跨海大桥,建成后,将连接珠海机场以及港珠澳大桥,成为珠海市东西部的重要交通干线。
跨海大桥的提速建设,是金湾近年来新城崛起的内在需求,也是珠海这座城市向西发展的必然选择。洪鹤大桥和金海大桥如同两条向城市西端伸出的藤蔓,把城市生长的力量传递到了金湾这片热土。
同样的地点,如果把时间切换到珠海市建市之初,用“交通末梢”来形容并不为过。彼时,金湾的名字尚未出现,三灶还是一个海岛,如今高楼林立的航空新城,则仍是大片的滩涂和海面。渡轮,成为当时这片地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如何从成片的甘蔗地、滩涂中雕琢出一座城市?定下了“城市向西”的基调,更多的交通基建开始投入到在这片土地上。
1993年,飞跨磨刀门水道的珠海大桥正式落成,结束了过去金湾与香洲仅有渡轮连接的状况。1995年,珠海机场建成通航,以此为重要交通节点,珠海市西端连接香洲主城区的交通要道建设继续提速加码。机场东路、机场北路和机场西路都在机场通航后相继建成。用交通路网描下底稿,一张关于金湾发展的宏伟蓝图正跃然纸上。
2001年,金湾区正式诞生。从珠海市的地图来看,金湾区是无可争议的地理中心,作为新增设的行政区,延续了珠海城市发展向西进发的趋势,其后发展过程也印证了金湾区愈发明显的区位优势。
要把地理上的优势最大化,从而转化成为整个金湾区城市、产业、民生事业发展的优势,最有效的还是要充分发挥好交通枢纽的作用。
为此,一张内联外通的交通路网撒向整个金湾区,“交通大会战”如火如荼。除了连接珠海各个区域的“大动脉”,城区之间的城市主干道,小到通往家门口的公路,近年来一一从图纸变成了现实,整个路网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坐拥珠海机场,毗邻高栏港出海口,加之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运营,金湾区“一桥双港”的交通枢纽体系正逐渐成型。
2018年,珠海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22.1万人次,同比增长21.7%,首次迈进了国内“千万级别”年客流机场行列。大小企业的“金湾造”产品打包装箱,运输到高栏港,再发散到国内外各大市场。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金湾与香港可陆路直通,珠海机场与香港机场的协同合作有了更多可操作性,也有望在陆空枢纽中扮演新角色。
目前,随着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广珠城轨延长线、广佛江珠城轨等区域交通大动脉的推进,金湾正加紧构建互联互通的立体化交通体,为日后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并进一步拉开“城市向西”的框架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夯基础
从工业立区迈向工业强区
建市之初,金湾地区的经济仍以农垦、渔获等传统方式为主,红旗农场内、蕉林绿野间的劳作场景曾是老一代“金湾人”的共同记忆。那时的金湾人或许不曾想到,日后的金湾区将成长为一个工业产值占比超过六成的“工业强区”。
翻阅金湾区的相关资料,不难发现“工业立区”这几个字曾高频率地出现。早在金湾区诞生之前,飞利浦、联邦制药等著名外资、港资企业就已在此安家落户。在这片边陲之地,偏远渔村之间,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
在金湾区成立后,针对实体经济的招商引资更是热火朝天。地广人稀的金湾区成为珠海宝贵的发展腹地,吸引了来不少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丽珠医药、汤臣倍健、航空工业通飞、银隆新能源和中兴智能汽车等一批优质企业陆续云集于此。
经过多年来的积淀,如今的金湾区已形成了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和传统优势产业的“3+1”工业产业格局。统计显示,2018年金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GDP总量的贡献达到67.3%,实体经济拉动作用凸显。
把企业引进来,仅仅是第一步,有了“量”的积累,还需要“质”的提升。让引进的优质企业保持活力,让经营不善的企业有序退出,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效益产出最大化。
从摸清“家底”开始,金湾区对症下药,补齐“硬设施”,优化“软环境”。针对经济质量不够高、结构不够优,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偏低,产业发展载体紧张、配套不完善,新动能不足等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金湾有的放矢地推出了系列举措,打破制约企业的各类瓶颈,推动实体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去年,金湾区制定出台了被称为实体经济“金十条”的《金湾区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其中“促创新”的条款备受企业关注:获得工信部认证“单项冠军”的企业,可奖励500万元;知识产权创新、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等多个有助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的领域均被列入重点奖补范围。
鼓励创新是为了捅破“天花板”的上限,而工业用地亩产评价体系则是对企业效益“下限”的要求。去年以来,金湾区构建起了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为主要指标的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为企业分类评级、差异化配置各类资源,并在上个月正式签发了首张工业企业“考核成绩表”。
这意味着“亩产效益”高的优质企业有望得到更多政策叠加扶持;反之,评级较低的企业则面临相应约束,将促进有效解决“谋发展”与“用地难”的矛盾,在土地使用紧张的背景下切实提高园区工业土地利用率、产出率。
智造大街、珠海国际健康港工业园区等载体也在不断壮大中,企业能够享受到的服务更加全面、便捷。作为“孵化器”的升级版,智造大街加速器去年投入使用,使企业无论是初创时期的“小而美”,还是壮大发展“中而强”时期都能获得专业服务。健康港正式开港,总投资超过40亿元的10个国内一流医药研发生产项目进驻,使集群化产业链条的协作模式有了更多可能。
金湾区内有较多无人机企业,过去因缺乏规范的试飞场地、合法的飞行空域和专业的飞行服务机构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为此,珠海航空产业园规划建设了珠海(金湾)飞行服务中心,目前获得批复试飞空域范围约21平方公里,可基本满足无人机研发制造、验证维护、飞行培训等多项业务的空域需求。
而在航空产业的上游配套上,金湾新材料研究院也在去年正式运营,通过加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应用,提升新材料产业聚集水平,打造金湾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器及人才智库和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刚刚迈进第二个十年的珠海航空产业园,即将开启下一个腾飞的窗口期。
谋新篇
筑起未来珠海“新城市中心”
射灯缓缓转动,投映在地面上的“花朵儿”旋转起舞,在夜里绽放出绚丽光彩;不远处的堤岸边,跑步道、骑行道、人行道一路延伸,健步如飞的夜跑者、骑行观景的小情侣、饭后休闲漫步的一家人,分享着夜幕下的温馨静谧,感受着华灯下的欢乐祥和。农历春节前夕,沿岸的灯光亮了起来,刚刚“美妆”成功的机场东路展现出了别样的“画风”。
然而,在珠海建市之初,这片地区还是一片空白,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甚至连一张合格的“画布”都称不上。
彼时,这里还被称为“西湖片区”,有的只是海水和滩涂。三灶、红旗两镇居民“隔海相望”,彼此往来还需要乘船途经此地。即便到1995年,机场东路初落成之时,道路两旁的景观也只有茫茫大海和大片的甘蔗地。
“"金湾区"是珠海市西部发展的中心,这一区域是未来投资的黄金宝地,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对珠海西部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翻阅市志,可以清晰看到金湾建区之初,珠海市对这一区域的期望。
作为新增设的行政区,金湾也曾面临着一些尴尬——区域的城市中心不够明显,缺乏一个真正能承载区一级功能的核心区域。虽然三灶镇、红旗镇等地均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中心,但也难免存在着城市规划老旧、更新难度大等老城区的“通病”。
如何迅速扭转“有区无城”的局面?新城建设,是这一年轻行政区给出的答案。
从地理空间上看,连接三灶和红旗的“西湖片区”恰恰是新城崛起的最佳地点。在这里,“航空新城核心区”作为未来金湾的主城区被正式纳入建设规划。为体现新城建设的“高标准”“高起点”,金湾区还邀请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等专家全程参与控规落实城市设计的技术审查工作。
按照规划,金湾航空新城核心区具体用地范围涵盖机场东路、金湖大道、双湖路、中心河围合的总面积约达3.80平方千米,控制人口容量为约9.5万人。随着近年来投资力度升级加码,航空新城的建设进度不断提速。
告别泥土路,核心区内9条主干道在2015年基本建成,双向四车道至六车道的柏油路面上,车流不绝,为航空新城注入活力。到了2016年底,在相继打通实验中学周边5条市政路之后,航空新城的整体框架已显露出来。
然而,要想真正让航空新城“活起来”“火起来”,还需要一大批解决民生问题的基建设施。随着金山公园、航空新城小学、航空新城幼儿园陆续修建并投入使用,航空新城也从约5年前仅有数百人居住,迅速增长到常驻居民超过6万人。
更多的重点项目正加入到如火如荼的建设大潮中。国际商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市民艺术中心、公共文化中心建设有序推进,航空新城核心区已规模初现。其中,公共文化中心建设进度较快,目前档案馆已经竣工验收,图书馆主体建设已经完工;产业服务中心A栋预计今年6月完工,B、C栋已完成设计方案,预计今年12月完工。而主塔楼高度达215米的国际商务中心预计2021年4月完工,建成后将成为珠海西部地区标志性建筑。
再把视线扩展到整个金湾区,医疗、教育、文化、生态等一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也逐一面世,为金湾人提供服务。金湾中心医院、省实验中学珠海金湾学校、金海岸文化艺术中心相继建成;大门口湿地公园、金湾“情侣路”、观音山森林公园等休闲公园开门迎客;华发精品商都等商贸场所也计划在这里落成。
“让生活更美好,让生命更健康”,在即将迈入18周岁之际,金湾区设下了这样的目标愿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金湾未来还将以建设珠海市未来新城市中心为使命,“给城市换新装,为产业添动力”,全面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数读
2018年,金湾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17亿元,同比增长9.1%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31亿元,同比增长19.6%
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4.22亿元,同比增长91.2%
进出口总额321.42亿元,同比增长7.0%
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45.8元,同比增长9.0%
金湾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69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54家
全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约为3.7%;企业研发经费增长35.9%,增速较上年提高35.6%
拥有2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观察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珠海正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迎来了继兴办经济特区之后又一重大历史机遇。金湾作为珠海西部生态新区核心片区和建设中的交通枢纽,将迎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快流入汇集的重大利好。
新征程蕴含新机遇,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励精图治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如今,金湾区正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姿态,奋力在新时代书写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何走好从工业立区到工业强区的下一程?金湾区把目光落到了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
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在现有创新载体的基础上,金湾区将在今年启动珠海空天港建设,完成珠海国际健康港二期建设,促进分子影像创新研究院、泰诺麦博、启辰生生物等入驻项目早日运营。珠海国际动力港的两栋实验楼和综合楼也将力争在年内封顶。
要更加积极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味着更多优质项目将落地金湾。今年,金湾区将安排17个园区开发建设项目,计划完成22.24亿元投资。对于珠海航空产业园而言,除推动公安部警用无人机检测中心、哈瓦无人机等项目落地外,还将引进6个以上航空产业项目,构建通用航空制造和运营服务产业体系。在生物医药领域,金湾区还将面向生物技术、精准医疗、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开展产业链招商,今年引进至少1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优质项目。
构建立体交通枢纽的基建大行动将继续铺开。牢牢把握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机遇,金湾区将全面提升自身在全省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战略定位。金湾区提出,将积极对接规划中的澳珠江肇高铁、广州地铁延伸至珠海等跨区域交通项目,配合推进鹤港高速、金海大桥、机场改扩建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发挥空港海港和陆路交通的联动作用,打造智能高效的立体交通体系。
在城市建设方面,金湾区提出,要对标大湾区魅力之城建设要求,高标准建设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凸显出新城的品味、活力和现代化气息。按照部署,金湾区全年计划投资72.92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安排西部生态新区金湾片区建设项目40个,计划投资32.84亿元。
发展的成就始终要落到为人民服务这个落脚点上来。只有切实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分享发展红利。
2019年,金湾区将继续开展河湖“五清”“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大力整治中心河、东升河等10条问题河涌,实施红旗河示范段建设;计划投资约1.5亿元,开展三灶湾1号水闸重建和小林联围鸡啼门海堤、黄绿背水库、木头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板村、海澄村、沙脊村、木头冲村这4条村将被重点打造成示范村。金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塘糖小镇文化创意园和黄鳍鲷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也将加快建设。今年内,金湾还将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污水管网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方面,金湾区今年将启动红旗片区6条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同时新建9公里市政燃气管道,完成7000户老旧小区住宅的公共燃气管道加建工作,实现覆盖率85%;此外,还将推进社区医养助残站点建设,建成长者配餐中心,新增7个长者饭堂,居家养老助残上门服务覆盖面提升至70%。
为让群众上好学、看好病,金湾区落实民生实事,新的一年,将完成虹晖小学建设和中兴小学、小林中学改扩建工程,加快航空新城中学和金山实验学校建设,启动虹晖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和4所中小学建设,预计新增公办学校学位10825个。按照计划,金湾区年内完成小林医院、区精神康复医院、三灶卫生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
新闻推荐
金湾区残联开展活动方便辖区居民 400余人免费接受白内障筛查
本报讯(记者乔宇罗汉章通讯员徐茜)6日上午,金湾区残联联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分别在红旗、三灶两镇开展白内障免费筛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