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研发总部大楼。
伟创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珠海建市40年的发展史,也是一段向洋而兴的开放史。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边陲小镇”转身为拥抱全球的“开放之城”,珠海不断认识世界、走向世界,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一个以珠海为起点,具有更强国际竞争力和自主性的开放型经济网络正在铺开。
站在新起点上,珠海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港澳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为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贡献力量,努力在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发挥更大作用。
横琴注册港澳企业2744家
时间回到40年前。1978年8月30日,澳门纺织品有限公司与珠海成功签订合作办厂协议,香洲毛纺厂应运而生,开启了以补偿贸易形式引进外资兴建企业的热潮。
第二年,由澳门商人吴福参与投资的石景山旅游中心对外开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家中外合作经营旅游企业。
珠海对外开放的第一站,便是港澳。随着开放平台的逐步成熟,珠港澳合作也呈现出新的水平。
1996年,珠海保税区正式设立,成为当时珠江口西岸唯一的保税区。
2003年,全国首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在珠海诞生。
2009年,横琴新区被批准成为第三个国家级新区;至2015年,横琴自贸试验片区挂牌,由此掀起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对外开放的新热潮。
如今,横琴已成为粤港澳高端要素资源自由流动、高度集聚和空间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目前,在横琴注册的港澳企业2744家,其中澳门企业1418家,是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区域。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目前累计注册企业达111家,粤澳合作产业园21个项目开工建设,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新引进港澳项目47个、累计孵化港澳项目181个。
近年来,珠海还借鉴港澳地区先进管理经验,推出诸多创新政策,为港澳居民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8年,珠海实际吸收港澳外资19.4亿美元,占全市吸收外资的81%。新设立100亿元粤港澳前沿产业投资基金,新签订金融、投资贸易、青年实习等珠澳合作协议,新成立珠澳青年交流促进会、珠港澳物流联盟,新增珠港、珠澳姊妹学校15所…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澳门商人刘艺良就与珠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亲眼见证了珠海建市40年来的发展成就。他说,珠海与港澳的合作,从当初的货物贸易、加工贸易,再到如今的服务贸易,合作内容不断深化,联系更加紧密。
与2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
对于珠海来说,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外贸易,是走向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珠海共有进出口企业超过3000家,已与2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40年间,珠海外贸进出口总额也从1979年的1453万美元增至2018年的3246.28亿元,外贸综合竞争力多年位居全国前十,并获国务院批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外贸结构也持续优化。2018年珠海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24.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增长8.3%。
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珠海出台实施“新外资十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去年新设外资企业3973家,同比增长153.9%;年度实际吸收外资达156.3亿元,同比增长26.9%,外资总量居全省第三位。
截至2018年底,珠海累计引进来自58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各类外资企业19000多家,目前存量外资企业10875家。46家世界500强公司在珠海设立了82家企业。
目前,珠海5个驻境外经贸代表建设推进顺利,2018年共对接有效项目94个,意向投资总额600亿元。
开放,赋予了珠海经济发展强劲活力。
壳牌、BP化工、佳能、摩天宇、爱普科斯、迅得机械、德国Schmid集团……这些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已成为珠海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制造等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以格力电器、纳思达等为代表的“出海”的珠企,正逐渐成为国际创新资源的整合者和国际竞争的有力参与者。
开放,也让世界更了解珠海,亲近珠海。
建市以来,珠海积极搭建全球经贸活动平台,一系列国际盛事接踵而至:从全球服务外包大会、中德人工智能大会、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中拉企业家高峰会等经贸合作活动,再到中国国际马戏节、海丝国际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珠海积极拥抱全球,对外交往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建珠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珠海将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按照计划,珠海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并举,促进各类要素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共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具体来说,珠海将在口岸通关、双向投资、多元合作、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规则相互衔接,构建新型合作模式。同时,推动专业资格互认,落实技术移民政策,促进跨境交流交往、创新创业。
珠海还提出,要建设珠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扎实推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建设珠港澳粤菜研究院;携手港澳发展港珠澳大桥旅游,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全面落地实施;加强公共服务政策对接,研究制定更多便利港澳居民在珠发展的措施。
在国际合作方面,珠海将携手港澳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建设好中拉经贸合作园、中以科技创新产业园、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积极融入全球经贸创新网络,务实开展人文领域交流合作。
大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是珠海的重要使命。通过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珠海将加快推进珠澳深度合作。
珠海将担当好先行先试的重要职责,争取国家支持创新分线管理制度等标志性重大改革事项,打造粤澳特别合作区。提高粤澳合作项目比重,重点发展中医药、高新技术、特色金融、会展、休闲旅游等产业。
同时,珠海将按照“澳门资源+全球技术+创新人才+横琴载体”模式,加快粤澳合作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建设;争取先行先试医疗健康政策,推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加快发展;建设横琴金融岛,设立澳门特色金融服务基地;加快横琴科学城建设,携手澳门共同发展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等相关产业;推动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相关政策落地,配合澳门建设世界休闲旅游中心;实施“港资港模式、澳资澳模式”,创新工程审批管理。
此外,珠海还将推动将澳门莲花口岸整体搬迁至横琴,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深化民生合作,争取开工建设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琴澳新街坊”。
亲历者说
伟创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运营高级总监李斌:
从不多订单量到业务遍全球与珠海一同成长
伟创力于1993年落户珠海市斗门区,从几座零散的厂房到建筑林立的规模园区,从几千名员工到近5万人的队伍,从不多的订单量到业务遍布全球,二十多年来伴随珠海一起成长。目前,伟创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珠海市最大的外资企业,并成功入围广东外资“百强”企业。
“伟创力选择落户珠海并在此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与广东省特别是珠海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伟创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运营高级总监李斌说。
他说,珠海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打通交通动脉,对外交通逐步完善,枢纽地位不断增强。“特别是在空港、海港、陆路等物流方面,形成了配套服务体系。”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珠海口岸实现货物24小时通关服务,为企业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海关总署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和试点服务,使企业的通关更便利更高效更自主。“在多项新政策推出后,伟创力有幸作为拱北海关的试点企业,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使我们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去年6月,斗门区政府与伟创力总部在珠海签订《伟创力珠海工业4.0旗舰园项目投资协议书》,标志着扎根珠海26年的伟创力将迈上新台阶。李斌表示,我们不仅希望新园区能够成为伟创力集团全球范围内的“旗舰园区”和“示范园区”,还希望能为珠海和广东的经济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据南方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帆见习记者何进)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斗门区食药监局联合区财政局集中销毁一批重约8吨、案值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