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三灶鹤歌鹤舞表演团队为市民带来精彩表演。
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在珠海主城区香洲,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它们有的曾经破败不堪,在经历系列整改后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成为珠海网红打卡地;有的曾经居住环境恶劣,如今配套生活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传统技艺也被很好地传承下来……
本期,和南方号·珠海矩阵成员一起了解珠海村落变化史,以及非遗文化故事。
昔日旧村落,如今城市新名片
联安村、北岭村、山场村、高沙村……“香洲人文社科”通过系列文章向读者展示了分布在香洲的不同村落。
坐落于翠香街道的山场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溪摩崖石刻群就位列于山场村后山,石溪摩崖石刻群共30余处,始刻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九月,重修于2010年,现石刻群保存完好,存于石溪公园内,为石溪八景之一。
北岭村位于拱北街道北面,村内现存有两座宗祠,分别是徐氏大宗祠和蔡氏宗祠,村内还有代表性匾额“竹石山房”,书刻于清末,现存于珠海市博物馆。此外,村内曾经被破坏的愚园现被打造成为一个集生活、工作、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商务休闲港及美食广场,成为珠海的“城市名片”及新的旅游景点。
传承非遗文化,守护传统技艺
三灶鹤舞、前山凤鸡舞、横山鸭扎包、装泥鱼……“投资香洲”通过系列文章向读者介绍了珠海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歌鹤舞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上演,由村中年长有威望的老人为狮头、白鹤点醒开光,以显狮、鹤的灵性与威力。耍鹤人到各家各户贺年时,除了口头通知或写公告之外,还要写红帖到三十六岁以上男性的人家,以表敬老爱幼。各村青壮年也会组织起醒狮队和鹤舞队一起巡回表演,专门向寿星拜年,以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同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装泥鱼。装泥鱼这一传统的捕鱼技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对气温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25摄氏度左右。这一活动多由成年男性参与,每月农历初一前、十五后的退潮期是捕捉泥鱼的较佳时间。在长期劳作中,广大生活在水乡滩涂地带的村民将这一传统技艺不断地传承发展,其中编织鱼笼、鱼篓等手工技术还成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活跃于民间。撰文:文秋仪
新闻推荐
珠海传媒集团是经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属国有独资文化企业。集团是以原珠海报业传媒集团和珠海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