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熊继柏为患者把脉。本报记者 赵梓 摄本报讯(记者刘联)国医大师、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熊继柏虽然已经77岁高龄,但仍每周坚持出4次门诊。此外,还要讲学、著书,虽然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但他依然精神矍铄。3月18日,熊继柏应邀到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坐诊,记者专程采访了他,希望他能就中老年人该如何养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养生的核心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到"天人合一"。”熊继柏说,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人生规律。
1.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自然界有“春夏秋冬”、“温热凉寒”,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生长收藏”,人要顺应这种规律。比如夏热冬寒,古人讲究“动作以避寒,居阴以避暑”。这提示我们夏天该热的时候,不能把空调设置在24摄氏度以下;冬天该冷的时候,也不能调到26摄氏度以上。
2.顺应人的身体规律。从出生到成长,人是从壮到衰。人开始成长的时候,就像植物刚刚萌芽,不能用生长激素去促进成长,年老之后也要顺应规律。“五十岁肝气始衰”,肝主筋,肝开窍于目,人到50岁眼睛就差了,手脚也不灵活了。“六十岁心气始衰”,这时候人多悲、多忧。年过60岁的老人容易说话重复,这是身体规律所致。“七十岁脾气始衰”,脾主肌肉,这个时候肌肉下垂,松弛了,吃饭也没有以前香,食欲减小。“八十岁肺气始衰”,呼吸气短,中气开始不足。“九十岁肾气始衰”,肾藏精,精生髓(骨髓,脑髓)是相通的,“髓通于脑”骨髓、脑髓一空,人就容易头晕,腰膝酸软无力。“一百岁五脏皆衰”,这时候人的生命差不多走到尽头,虽然也有高寿之人,但那是极个别的。
3.顺应人的个体差异。“人有刚柔,人有强弱,人有短长,人有阴阳。”人除了性别、年龄不同外,体质也有很大差别。有的是阴体,有的是阳体,有的是刚体,有的是柔体。所以,养生要注意因人而异。
《黄帝内经》提出一个基本饮食原则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是说谷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所有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人体所需。我们要综合地服用,以补精益气,不能只吃一种。
新闻推荐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与澳门大学15日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横琴·澳门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根据协议,横琴新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