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滨海湾新区竞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挥“山海河林田草”共生优势,构建“一廊三绿心”生态空间格局,争当“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践行者。
早在滨海湾新区谋划和筹建的时候,东莞从上到下,社会各界就期待着未来的滨海湾新区要以高标准的规划,为东莞打造一个高端的新区,并以这样的高端平台,作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性平台。如今看来,东莞所持的高标准规划和打造高端平台的理念不仅受到市民的注目和关心,更受到资本群体的青睐。从滨海湾新区在过去一段时间,与国内大资本所签字画押的一系列拟投资落户项目的清单来看,许多品牌资本实力资本的优质项目,今后都将在滨海湾新区安营扎寨,仅仅就这些项目来判断,滨海湾新区未来就注定前景看好。
珠江岸边的滨海湾新区不仅有着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而且,也有着良好的生态优势。正如市委副书记,滨海湾新区、东莞港党工委书记张科所指出的,“这里是东莞唯一"山海河林田草"融为一体的区域。”40公里长的滨海岸线,分布着威远炮台、疍家渔港、威远山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狮子洋、磨碟河、茅洲河、太平水道等河网水系在此入海,是东莞滨海形象的重要代表。为发挥好“山海河林田草”共生优势,新区高标准规划全长40公里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涵盖“超级堤、运动廊、活力城、门户岸、慢行径和人文链”6大主题40个特色节点。
纵观国内各大城市,当前,无不把重要的新区对标一流城市和先进城市来建设。像深圳的前海、广州的南沙和珠海的横琴,自从被列入自贸区后,都把原有的规划重新打理了一番,新区空间规划要比以往更高大上。政府用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资更是超乎寻常,高标准建设城市道路、高楼大厦等。与前十几年不同的是,现在的新区建设除了加大投资道路和高楼大厦之外,更着重于新区空间生态元素的植入,生态优先的理念、绿色发展的理念都作为新区规划和建设的标配。在前海、南沙和横琴,不仅绿色元素比比皆是,而且,空间布局也像公园一般展开。
新区建设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其实更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就新区未来需行走的成长路径而言,显然,这里的发展更要依赖于科技创新所释放的增长动能和发展动能。当下,绝大多数的科技创新来源于品牌企业和实力企业的大资本+高科技创新人才。无论是大资本,还是高科技创新人才,对生存环境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高科技人才对生态环境的苛求,美国数一数二的高科技公司如微软和谷歌,都选择在生态环境一流的区域投资建设微软小镇和谷歌小镇作为“科技栖息地”。
新闻推荐
市民中心+虚拟馆:打造线上线下文化服务平台 高栏港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被列为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美平曲艺社的成员们在美平市民艺术中心演唱粤曲。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在高栏港区3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市民文化中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