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志愿新时代,珠海更精彩。3月31日,第七届珠海全城志愿缤纷汇在华发商都广场举行。据了解,截至目前,在“i志愿”平台上注册的珠海志愿服务组织有2437个,注册志愿者达到3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0.45%,占比位居全省第一。(本报4月1日02版)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珠海志愿者的身影。一个个志愿者,勇做平凡岗位的“螺丝钉”,善做急难险重的“顶梁柱”,用凡人善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提升了珠海城市的价值与文明内涵。
近年来,珠海志愿服务事业一直呈星火燎原、蓬勃发展之势。从政府组织到社会自发,从以学生为主到社会各界的精英人才纷纷加盟,从无差别低层次服务到高质量专业化服务,志愿者的人数在成倍增长,志愿服务的内涵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在持续扩大,在文明创建、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珠海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7400多万个小时,人均服务时长达206.88小时,总时长和人均服务时长均居全省第一。这是一个来之不易又让人自豪的成绩。
志愿服务是一种城市软实力,只有不断提升广度、深度和高度,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向高质量迈进,才能让城市更有气质。说到底,就是要有效接起“服务”和“需求”的两端。一方面要注重精准度,围绕群众所盼所需所急,契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提升“传统科目”含金量的同时,更加精准地提供更高品质、更为专业的服务项目,尤其要倡导“私人定制”“量身定制”“点对点”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可信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匹配,志愿者队伍中不乏民间高手、行家里手,既要通过培育社会组织,也要借助“互联网+”手段,更好地梳理和聚合志愿者的特长、专业等资源,让志愿服务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只有不断整合服务资源、对称供需信息,并借助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才能使志愿服务更理性、更高效地投入到急需之处。
一言以蔽之,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要一直“火”下去,既需要社会成员高尚情怀的无私奉献,也需要专业能力的有力支撑。只要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之路迈新步、跨大步,就一定能让志愿服务活动常学常新、常做常实,这是新时代对志愿服务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康振华)为推进高栏港区特色水果园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高港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整体素质,日前,高栏港区在仲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