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湾区将以4个示范村为试点,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近日,位于金湾区红旗镇的三板社区居委会原址已经完成了清拆,近期将开建地下车库。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依托三板村湿地资源环境及水乡特色,深度挖掘岭南水乡文化、基塘农业渔业文化、红旗农场文化、知青文化以及糖文化,将“红旗糖厂+三板、沙脊村”整体连片打造一个集文化体验、新农村建设及休闲旅游、乡村产业振兴于一体的糖塘小镇项目。
通过建立示范区,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是金湾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按照计划,金湾区今年将重点推进红旗镇三板村、沙脊村,三灶镇海澄村、木头冲4个示范村的建设,预计6月底可以见成效,示范带动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农村美
“三清三拆”后城乡面貌变美了
金湾区红旗河边的蔬菜被铲了,沿河的违法建筑被拆了,直排河道的污水管道也被整治了……这些变化让红旗河景观更整洁,赢来附近村民一片点赞声。
从去年底以来,金湾区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对危旧、废弃以及影响村容村貌的一些建筑实施“三清三拆”,提升了城乡“颜值”。
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该区去年10月开始积极开展摸排工作,初步摸排三大类项目2196个。其中,“三清理”1483个项目,“三拆除”626个项目,“三整治”87个项目。
截至今年2月底,金湾区共出动人员1.5万人次、运输垃圾9000多车次,拆除乱搭乱建、危旧房、废弃畜禽栏等建筑1000多间,面积近5万平方米,共完成三清理9005宗、三拆除1064宗、三整治965宗。
在推动“三清三拆”的同期,金湾区启动了提升城乡面貌的建设。金湾区相关部门介绍,2018年,市、区、镇三级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1亿元,其中市级882.5万元、区级5200余万元。在红旗镇三板村,道路硬底化到户,污水处理全覆盖,连公共厕所透露着浓郁的岭南风情……因为“颜值”越来越高,成为珠海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为接待越来越多的游客,三板村还建设了一个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广场,修建园林景观绿化、停车场等,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等多方面需求。
伴随着提升人居环境的“春风”,红旗镇小林村、广发村,以及三灶镇的海澄村、上表村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密集的人流量,城郊和园区周边村居又想到了发展服务业。其中,三灶镇引进诚丰集团9000万元资金,完成了上表商业街改造。另外鱼月村、广发村、小林村等通过处置集体物业、兴建商业铺位等方式,提高了村居集体经济收入,所有村民共享人居环境提升带来的红利。
●农民富
推广惠农政策让农民的钱包“鼓”了
在红旗镇广发村、广益村、沙脊村、大林社区,3万多亩咸淡水精养鱼塘成片分布。依托得天独厚的咸淡水地理条件,黄鳍鲷养殖成为当地重点扶持的产业。
当地大部分农民通过养殖,每年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收入。然而,水产养殖业从业风险高,尤易遭遇“天灾”等影响,一旦风险来临,养殖户一年的努力都可能被打水漂。
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为保护相对脆弱的养殖经济,金湾区在2016年就开始在广东省内率先试点水产养殖险区、镇财政分别补贴60%、30%之后,养殖户只需要自缴为10%,也就是说,养殖户仅缴纳135元/亩/年,就可以享受到每亩3万元的最高理赔额。
2016年冬天,就在“水产养殖保险试点”政策出台不到3个月之时,珠海迎来了史上罕见的寒潮。养殖户刘小龙作为首批购买保险的农户,15亩受灾的黄鳍鲷,最后被赔付了40.5万元。
除了为养殖户撑起“保护伞”,金湾区还积极探索养殖户加盟、“公司+基地+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以水产种苗繁培育企业为核心,以黄鳍鲷、金钱鱼精养和南美白对虾混养为主要养殖方式,带动农户开展咸淡水特色优质水产品养殖生产,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村集体收入。
为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金湾区还制定扶持本地农民多渠道就业补助政策,引导村民进厂进社区从事其他行业工作,鼓励各类企业以及在该区承揽工程项目的企业吸收本地户籍村民就业,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借助于生态及文化优势,金湾区还在部分村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比如,海澄村注册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屋头龙水库健康主题公园,修建“爱情湖-古树群”婚庆(摄影)基地,增加村居人气,强化商业氛围,实现村民集体增收。
●农业强
通过建立产业园金湾品牌做大了
作为金湾当地农民的“致富鱼”,金湾特色农产品黄鳍鲷在2007年就被列入了《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滩涂养殖区和海水池塘养殖区规划之中。
多年来,由于养殖技术不够成熟,产业化发展道路走得并不顺畅。经过养殖户和企业不断改进养殖方法与模式,终于形成金湾“精养”模式与“混养”模式。目前,金湾区有14家养殖合作社,每个合作社下有50-80个养殖专业户,养殖面积近2万亩。
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为促进黄鳍鲷产业发展,金湾当前已开展黄鳍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未来,金湾区还拟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推动黄鳍鲷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继续做大做强金湾黄鳍鲷品牌,是金湾区在推动乡村振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据悉,金湾区现有49家农业企业,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另外龙胜良种鱼苗培育有限公司和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企业。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金湾区通过以现代农业为导向,通过重点设立金湾区都市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财政资金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杠杆撬动作用,创新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鉴于金湾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粗放,产业链短,特别是水产品加工业滞后等情况仍然存在。金湾区将着力补齐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短板,推动现代农业的农工贸融合发展,使农产品产业链条向纵深延伸,服务大湾区建设。据悉,珠海德洋特色水产品加工物流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投入运营后,将实现金湾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零”的突破,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立足农业基础,金湾区还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三板村岭南水乡、糖文化乡村旅游,打造农业休闲旅游片区、农业都市生活圈,把农业产业打造成为农业示范区。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李洁琼
建设亮点
4个示范村6月底初见成效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金湾区通过重点打造示范村,以点带面,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南都记者最新获悉,该区重点推进红旗镇三板村、沙脊村,三灶镇海澄村、木头冲4个示范村的建设,预计6月底可以初见成效,示范带动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负责人介绍,2013年至今,海澄村和三板村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约2.4亿元。目前,示范片全面落实了五个100%,海澄村获得市级“示范村”“精品村”,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三板村率先在全市实现行政村农田道路全部硬底化。
按照计划,2019年,金湾区将以4个示范村为试点,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区乡村振兴建设。同时通过以打造特色小镇为龙头抓手,以三板村为主体村,重点推进“塘糖小镇”建设。
新闻推荐
港区石化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效果图文/图何叶舟高栏的绿水青山,除了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也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与自律。日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