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灶湾大堤1号水闸效果图。
三灶湾大堤1号水闸重建工程现场。
小林联合闸。
金湾区综合指挥中心。6日上午,在三灶湾大堤1号水闸重建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对闸门的启闭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重建后的1号闸的高度和宽度,相比此前均有所增加,调节内外江水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包括该水闸重建工程在内,金湾区去年以来先后启动了木头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4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目前,该四项工程进展顺利,均已达到度汛要求。
在依托硬件设施建设增强度汛能力的同时,金湾区还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最强大脑”——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化的二期建设,整合三防、安监、民政等部门的部分职能,提高物资调配和人员集结的效率,在制度上为全区安全度汛提供科学的“智力”支撑。
采写:本报记者廖明山罗汉章摄影:本报记者张洲
聚焦重点:
投入超亿元整治两个水浸隐患点
因地势、地下管网历史欠账等因素,东咀片区、藤山一路和藤山二路片区成为近年来金湾区的水浸隐患点。“对水浸隐患点进行整治,缓解城区内涝问题,保障周边居民的安全出行,是金湾安全度汛的重点工作之一。”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金湾区在去年开始便投入1600万元,推进东咀片区临时排水工程建设。该工程采用“挡排并举”的模式,在机场东路靠海一侧的排洪渠修筑临时闸门,可有效防止外江潮水倒灌。在闸门内,还修建了3座临时泵站,可有效对东咀片区的积水进行强排。
该人士介绍,在上个月中旬的暴雨期间,当时该临时排水工程还未完工,排水能力未完全发挥,东咀片区机场东路路段仍出现积水,但水浸时间已明显缩短。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完工,将进一步增强该路段的防涝能力。与此同时,周边的白龙河尾大型强排泵站也将于近期开工,在该强排泵站建成投入使用后,整个东咀片区的防涝能力将上一个新台阶。
而往年逢雨必浸的藤山一路、藤山二路片区,在上个月多场暴雨中,水浸现象也有了明显改善。去年以来,金湾区以道路改造工程为契机,新建排水渠、泵站并升级排水排污系统,有效提升城区道路的排涝能力。以该片区的广安路为例,其新建雨水渠工程投资约2000万元,新建雨水渠断面相比旧渠扩大不少,排水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记者了解到,藤山一路和藤山二路的水浸隐患点,目前已纳入了金湾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将投资近1.2亿元,在路网改造的同时整治该水浸隐患点。在打通“大动脉”的同时,广安路和文华路之间的10条“毛细血管”支路也将于今年启动改造工程,届时将对其排水排污系统进行升级,实现雨污分流。
科学预警:
应急广播对重点区域全覆盖
如果说加固海堤、整治水浸隐患点是度汛工作的具体手段,那拥有一个掌控全局的指挥中心,则为度汛工作武装了一个“最强大脑”。去年年中,金湾区完成了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化(一期)建设,该指挥中心接入了全区近5000个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天眼”,并整合全区多个部门的应急指挥职能,初步实现部门联动协同作战模式。去年年底,该指挥中心启动二期建设工作,加快完善指挥平台功能模块建设,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对全区的海边码头、地质灾害点、避护场所实现应急广播预警全覆盖。
与此同时,通过和气象部门联合值守,该指挥中心实现了暴雨和强对流等灾害天气3小时内预测预报,能更高效地向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居民发布预警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该指挥中心还能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短信靶向发布,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进行预警信息的精准发布。
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以机构改革为契机,金湾区成立的应急管理局进一步整合了安监、三防、民政等部门的部分职能,全区应急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经过职能整合后,破解了以往"九龙治水"的难题。”该人士表示,以应对台风为例,原来应急办、三防办、村(居)各自为战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物资的调配和人员的集结相比原来更加高效,所有应急力量由区应急管理局统一调配。
在厘清职能方面的问题后,辅以科技手段,金湾区在应对水浸等问题的处置上也更加高效。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金湾区在此前深入各镇及村居开展金湾区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调研,强化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按照防汛(防暴雨)应急预案,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应急队伍、装备的预置工作,协调有关单位提供应急保障。以4月20日暴雨为例,金湾区根据气象信息研判,在东咀路口、机场东路等主要水浸点提前预置抽水泵车6台,并提前派出工作人员88名,在周边加强路面巡查,以最快的速度开展积水区域的排水作业,“从以往的被动应对变为主动出击”。
兴修水利:
四项在建水利工程已达度汛要求
6日上午,记者在三灶湾大堤1号水闸重建工程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对闸门的启闭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重建后的1号闸在宽度和高度上分别增加至5.7米和24米,调节内外江水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介绍,原有水闸已十分老旧,两侧堤岸也已出现不同程度下陷。目前,该重建水闸的水下工程已基本完工,已达到度汛要求。除三灶湾大堤1号闸重建工程外,黄绿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木头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另外三处在建水利工程也已达到度汛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的水安全保障能力,金湾区在今年计划投入资金近1亿元,全面启动海堤百年一遇提升工程。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小林联围沙头闸—联合闸段近5公里海堤的百年一遇加固达标工程已经先期开工建设。去年强台风“山竹”吹袭期间,小林联围堤段及水闸一度出现漫顶过水的险情。目前,全长1.5公里的低矮过水受损堤段已基本完成修复工作。此外,金湾区还对多座外江水闸进行灌浆加固、更换破旧闸门等,进一步筑牢金湾的海堤线。
与此同时,金湾区还开展了区内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全面排查行动。对全区43.8公里海堤(含木乃南海堤)、21座堤上水闸,9座水库、175公里主河道等进行全面“体检”。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检查过程中严格执行了“一工一表”检查档案制度,建立台账确保检查到位,且每宗检查都要求有检查人签名。“对于每个隐患点,都安排有专人跟进、落实,确保各项水利工程安全度汛。”该人士表示,在今年汛期前排查出的5宗存在隐患的水利工程,均已在今年4月15日完成除险加固工作。
未来计划:
绘制地下管网“一张图”
“虽然在防范暴雨、安全度汛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在应对道路积水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接下来他们将联合区内职能部门,对易水浸路段进一步摸查,分析水浸原因,寻找应对办法,“在暴雨天气,我们也将对易水浸路段加强疏导,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
与此同时,金湾区正计划对全区地下管网进行全面的修编。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接下来他们计划把全区地下排水管网绘制成“一张图”,并通过相关技术的运用,将地下管网的口径、实时流量等数据绘入“一张图”,对全区排水系统进行“可视化”管理,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解决道路水浸等问题。
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从今年年初至5月6日期间,金湾区共启动防汛(防暴雨)Ⅲ级应急响应14次,防汛(防暴雨)Ⅱ级应急响应4次,“在这些防汛(防暴雨)应急响应期间,金湾区均无人员伤亡”。该人士表示,对于市民而言,在接收到气象和应急等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后,一定要按照相关避险指引,确保自己处在安全的避险区域。在暴雨期间切勿外出,留意权威渠道发布的气象信息,在应急响应解除后再出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岩)4日,记者从金湾区获悉,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该区旅游市场活跃,无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无接到有效旅游投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