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用在工作中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黄珏
尾随跟踪、威逼利诱,为了阻挠调查,污染企业奇招频出,但都被执法人员一一破解。环境质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的珠海,多年来保持着山清水秀、碧海蓝天,这努力的背后就有一群执法人员,冲在保护环境的第一线,以打击违法排污为己任、全力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用心守护绿色家园。陈为用,就是其中一员。
驻点督查斗智斗勇受表扬
在陈为用的手机里,保存着一些“触目惊心”的照片,他说,这是去年参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时拍摄的证据。在这次行动中,时任第七轮次第5督查组组长的陈为用,体会了一次警匪片里围追堵截的场面。
陈为用介绍,有一天督察组接到群众举报,一间沙场可能存在非法采沙问题。他们抵达现场后发现,这间沙场不仅没有任何环保手续,而且沙场已经被挖出两个足球场大的深坑。运输过程中沙石四溅,严重威胁周边群众的安全。看到督查组上门,沙场的工作人员连忙拉住督察组希望删除记录仪上的照片,还说“请你们吃饭!”陈为用严词拒绝。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工作人员用手拉扯,企图毁坏证据。“你们想干什么?再这样马上报警!”陈为用一声怒喝,这才把对方吓退。任务完成准备离开时,陈为用又发现沙场门前停了5辆车,对方意图拦截督察组。考虑到组里还有两位女性,硬碰硬显然不是好办法,陈为用立刻指挥司机左右闪避,冲出包围圈。“但他们还是一路尾随,我们到哪他们就追到哪”。
为保障人员安全,陈为用随即与当地环保、交警部门联系,多方联动下,跟踪人员最终放弃追赶。有了这番险象环生的经历后,小组行事更加谨慎,分工也更细致。督察路线提前一晚才碰头商定,以免行踪泄露;每到一处,陈为用与现场负责人攀谈周旋时,另外的执法人员就趁其不备进入生产车间,仔细排查环保手续、处理设施,查找问题并如实上报。
凭着这股斗智斗勇、敢闯敢拼的劲儿,短短两周内,陈为用带领的督察组共检查企业110家次,上报的80余个问题被生态环境部采纳。因检查企业数量、发现企业问题数量和发现“散乱污”问题企业数量均名列前茅,该组在全国290个督查组中脱颖而出,勇夺综合评价第二名,并受到生态环境部的通报表扬。对于小组取得的成绩,陈为用认为“靠的是责任心,环保督察就是为了改善的当地环境质量”。
身
人
边
环保执法需体力脑力并用
“你这个风机会开吗?”“会开的,哪里还敢不开,都被你们罚过20多万元了。”日前,陈为用等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了珠海一家电路板企业,该企业曾先后被处罚过三次,已成为环保监察的重点监控对象。当天的检查,让陈为用倍感欣慰,他说,通过多次严厉执法与耐心普法,企业负责人终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配套安装上了治污设施。
环保执法过程,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陈为用说,很多时候企业或群众并不理解执法人员的用心,要耐心为他们摆政策、讲道理,“很多企业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抵触转为理解,还有负责人当即表示愿意停工停产整顿。”对此,陈为用很是欣慰。但有时候,一些违法企业会跟执法人员“躲猫猫”,更有甚者,还会私设暗管偷排。曾在部队服役多年的陈为用,早就锻炼出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遇到问题必须迎难而上”。据了解,自2015年转业以来,陈为用一直奋战在环境监察执法的第一线,目前,他与两名队员主要负责金湾区三灶镇500多家企业的环境监察工作。
“环保执法不只是简单的管理,专业性很强。”陈为用说,不但要对执法流程、违法行为的认定了然于心,还要非常细心地搜集证据,“一旦被企业钻了空子,就前功尽弃了。”陈为用几乎每天都奔走在辖区内的各家企业之间,查看、取样、询问、笔录,每天行走的步数都在两万以上,每年检查企业更高达上千家次。
为了确保执法效果,给违法企业保持高压态势,夜间执法是环保执法的常态,为此,陈为用他们小组平均每个月都会安排3到5次的夜间执法行动。“凌晨三四点回家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如果第二天白天还有任务,就在办公室对付一宿了”。
据了解,珠海全市一共有67名环保执法人员,陈为用是他们的缩影、也是他们的榜样,这一群“环保卫士”,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这座美丽的海滨之城。陈为用表示,因为有着呵护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初心,“环保卫士”将会全力以赴。
新闻推荐
金湾区5年推出逾百项改革措施,从重点领域到整体覆盖 全面深化改革今年再推60项任务
过去几年,金湾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事业社会民生全面进步。图为快速发展中的金湾航空新城。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发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