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大闸重建工程共计14扇闸门全部安装到位。 通讯员 杨泳濠 摄本报讯记者陈翩翩报道:“预备,起吊!”工程指挥长发出操作号令。随着最后两扇闸门的吊装完成,白藤大闸重建工程共计14扇闸门全部安装到位。这也标志着白藤大闸重建工程阶段性进度目标实现,工程初步具备应急挡水功能,为当前安全度汛以及防台风提供强有力支撑。
白藤大闸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坭湾门水道和天生河交汇处,下游为白龙河,具有防潮、排涝、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保护受益面积约7万亩,保护人口约10万人。记者了解到,白藤大闸于1974年建成。经过40多年的运行,工程基础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水闸多处出现裂缝、错位、断裂的情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此,市委、市政府确定在原址重建白藤大闸。
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遭遇外江5年一遇潮水位时,1天排至免排水位。”施工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白藤大闸是珠海市唯一的大型水闸,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市防灾减灾起到关键作用。“水闸的设计最大过流量为1414.5立方米每秒,通航孔最大过船吨位为100吨,通航航道等级为Ⅵ级,公路(桥)等级为四级。”据悉,白藤大闸重建工程包括14孔水闸、单孔净宽10米、总净宽140米,1孔通航孔、净宽12米,以及新建水闸管理楼等配套设施。项目投资估算总额24641.4万元,建设资金由市、区政府共担。
作为民生水利重点项目,白藤大闸重建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备受关注。副市长刘嘉文多次到白藤大闸重建工程一线检查指导,要求工程参建各方通力合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施工单位更是制定详细的阶段进度计划,实施严格的质量进度汇报制度,并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保质保量抢抓工程进度,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阶段性目标按时完成。
“当前,随着14扇闸门全部下闸,此项工程初步具备了应急挡水功能。目前正值主汛期及台风多发期,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安全度汛和防御台风能力。”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据悉,白藤大闸重建工程于2018年动工,计划于2020年全面完成。
新闻推荐
香洲区翠香街道长者饭堂受到社区长者欢迎。本报记者吴长赋摄“味道不错,好吃!”9月5日11时15分,狮山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