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发水郡花园三期成功入选全省观摩样板的两个珠海项目之一
富强路北段道路改造项目是斗门首个村镇道路工程,获得广东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称号
文/图杨雪薇
建筑是城市之魂,质量是建筑之基。建筑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日前,省住建厅在珠海市斗门区举办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现场会,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含各地级市)约1600余人参加会议及观摩活动。据悉,珠海、广州、深圳、汕头、佛山等5个城市的8个在建工程是今年“质量月”的观摩样板,而来自于斗门区的华发水郡花园三期是成功入选观摩样板的两个珠海项目之一。
斗门区区长马洪胜表示,华发水郡花园三期是斗门积极打造质量强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体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下,斗门区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将质量强区战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珠海推动“二次创业”贡献力量。
1
以政策激励助推工程质量
今年年初,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一河两岸三组团”规划蓝图,启动白藤湖金融岛规划建设,谋划鹤州片区发展,建设低碳、智慧、生态、滨水、宜居之城。从黄杨河“一河两岸”的美化提升,到斗门新城基础设施的加快建成,斗门的城市活力正在不断聚集。
从华发水郡花园三期成功入选全省观摩样板的两个珠海项目之一可以发现,近年来,斗门区为贯彻落实区政府提出的质量强区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好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有效防治该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推动企业树立精品意识,抓好工程质量,向社会提供更多品牌工程,充分发挥省、市建设工程优质奖的示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观摩学习活动,推广工程质量创优经验,鼓励企业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其中,富强路北段道路改造项目就是该区首个村镇道路工程获得广东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斗门建设质量强区,笔者了解到,该区坚持机制先行,以政策激励助推工程质量。斗门区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制定质量强区工作方案和工程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推动工程质量提升。其中,2018年1月推出《斗门区质量强区奖励办法》,发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获“鲁班奖”等国家级的工程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对获“优质工程奖”等省级奖项的,给予不超过50万元奖励。2019年7月再推出《斗门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给予区长质量奖获奖单位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给予区长质量奖提名奖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
通过政府主导、构建平台、创新机制、政策激励,斗门区城乡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值得提出的是,该区工程质量走在全省前列,近四年获奖数量稳步提升。2018年,该区六项工程获得“广东省优质工程奖”。与此同时,该区坚持将质量要求放在政府投资项目首位,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在施工招标文件中设置工程质量奖惩条款,树立质量目标,激发企业潜能。2018年共3项政府投资工程获得省级奖项,当地正鼓励部分项目争创“鲁班奖”等国家级奖项。
此外,斗门区摸索新技术应用,研究防灾减灾措施,编制地方性管理办法及标准也取得良好成绩。据悉,斗门区编制了《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大全2019》,完成相关建设行业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发布《建设用砂适用条件和氯离子含量控制标准》,加强建设用砂管理;发布《斗门区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技术管理规定》,规范建筑工程沉降观测;与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天鸽建筑风灾的特征及抗风概念设计研究》课题研究。
2
装配式建筑项目走在前列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珠海市在2017建筑产业现代化实施计划中把斗门区作为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地区。珠海华发水郡花园则是斗门区的第一批装配式建筑项目。
据透露,该项目在去年开工之初困难重重,没有工程经验参考,如何设计、如何生产、如何安装、如何连接、如何检测、如何验收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抗震性能、防水性也是一个全新挑战。斗门区工程技术人员立下愚公移山之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深入钻研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最终去年7月完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技术性文件体系编制,包括《斗门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办法》《斗门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指引》《斗门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验收实施细则》《斗门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监督工作指引》,为装配式建筑质量保驾护航。
如今,华发水郡花园在建工程已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通过虹膜识别、人货梯人脸识别、安全帽智能监控、噪音扬尘监控等信息化手段,指挥中心可轻松对项目建设实施动态监管,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切实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优+5G’高质量建造体系可有效避免空鼓、渗漏和开裂三大传统工艺弊病,在全面提高建造质量的基础上,显著缩短建造工期、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优+5G”高质量建造体系大量应用了新技术应用、标准化设计、产业化建造、精细化统筹、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手段,通过对现场施工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的运用组合,最终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高安全、高客户满意、高绿色”的目标。
据悉,斗门区装配式建筑发展走在全市的前列。2018年,该区6个工程项目获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技术认定,总建筑面积超47万平方米,位列全市第一。目前斗门区已拿到施工许可证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共10个,斗门计划10年左右时间,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30%。
3
坚持严格管理和队伍建设
据了解,2018年,斗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93亿元,在监项目共204个,在建建筑总面积739.43万平方米,总投资185.42亿元,其中2018年新增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工程受监率100%,监督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100%,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100%。
2019年1月至5月,新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34项,其中建筑规模123.06万平方米,市政工程新建长度为1.57公里,总投资约为40.85亿元。工程竣工验收项目44项,建筑面积58.8万平方米,其中市政工程验收9项。工程受监率达100%。完成竣工验收备案16项,建筑面积56.1万平方米。
为了进一步提升斗门质量强区水平,斗门区注重创新和改革现有监管方式,进行质量差异化管理。其中,斗门区紧盯台风灾害影响,如台风“天鸽”袭击斗门后,迅速摸排瓦屋面、门窗、幕墙受损情况,举行“天鸽台风与屋面工程质量提升”培训班,先后进行3次防台风措施施工情况质量检查;严查使用海砂行为,针对去年开始全国河砂紧缺、建筑用砂质量参差不齐情况,组织3次整治“海砂”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建筑用砂71组;抓牢质量责任主体,对全区5家运营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资质专项检查和质量突击抽查,严厉打击项目负责人“挂证”、到位率低等问题,从源头上管控工程质量;聚焦投诉热点问题,针对群众投诉房屋住宅质量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检查治理,仅2019年上半年开展专项检查4次,对违规工程五方责任主体处以诚信扣分和施工质量安全动态扣分;加大材料抽检力度,构建建筑原材监督抽检常态化机制,2018年抽查原材料监督抽检共计985组。
此外,斗门不断增加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投入力度,从“人、财、物”三方面保障质量监督队伍力量。为补充新鲜血液,近三年斗门累积招聘工程技术人员11名,目前全站在编人员38人,其中中高级人数占比73.7%,今年计划继续引进10名技术人员。另升级检测技术,共投入251万元升级桩基静载荷资质,提高地基基础试验能力,确保工程地基质量及安全,计划扩充一批新型检测项目。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知识更新,每年组织参加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技术培训不少于100人次。
制图/黄绮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廖明山何进)昨晚,斗门区青少年宫红领巾广场上,数百个大红灯笼与1000条灯谜彩布交相辉映。由斗门区科协、团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