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斗门打造了一批优秀的文化阵地供群众使用
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中一名10岁小女孩开唱粤曲
文/图杨雪薇
每逢星期一、三、五、日的夜晚8时,珠海市斗门区西堤路上的显利乐坛就会准时开局大唱粤曲。“广府大戏”跌宕起伏的乐声飘扬在黄杨河畔,漫步途经的路人忍不住驻足聆听。
这些年,斗门区委、区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文艺工作。2011年,斗门区成功获评为“中国曲艺之乡”,经过2013年和2016年两次顺利复评后,“中国曲艺之乡”的品牌越发响亮。到目前为止,斗门区共有50多个曲艺社团和3000多名曲艺骨干,分布于全区五镇一街。
A资金扶持壮大曲艺发展
斗门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陈志坤告诉笔者,斗门之所以能获评为“中国曲艺之乡”,与群众基础良好密切相关。今年是斗门区“中国曲艺之乡”的第三次复评,依托斗门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规模庞大的曲艺人才,斗门全方位地加强文化艺术工作。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在组织领导上,斗门区成立了由时任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金亲自任组长的“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度管理上,进一步完善了《斗门区宣传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斗门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和奖励专项资金实施方案》以及《斗门区群众性文艺团体评星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在资金投入机制上,除了设立每年总额100万元的文艺精品扶持和奖励资金外,从2014年开始,每年增加80万元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纳入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文艺阵地建设上,成立了由宣传、文化、财政、审计、旅游、供电、国土规划等部门组成的跨部门工作协调小组,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全区城乡根据文艺发展需要规划建设完善了一批文化阵地。
据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资金投入方面,近三年区文化部门扶持培育曲艺社团约80万元,包括奖金扶持、演出扶持、培训扶持等。区宣传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共扶持“中国曲艺之乡”曲艺调演等演出项目和曲艺精品创作项目共18个,扶持资金52万元,切实为曲艺社团和曲艺骨干解决发展困境和难题。
结合新农村建设,斗门区投入近5000万元,在全区125个村居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每个中心均设置曲艺室,超过半数的中心建有表演舞台。与此同时,斗门区在区老干部大学开设成人曲艺培训基地,在区文化中心和井岸镇东风小学设立少年曲艺培训基地,为曲艺发展提供了一批优秀的文化设施场所。
B擦亮品牌营造浓厚氛围
10月8日晚上8时,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的一栋不起眼的楼房里传出了《梦回太湖》的曲调,琴声和乐声交织出一个曼妙的夜晚。
原来这是荔山村村民自发组成的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的排练阵地。据团长黄荣亮介绍,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成立于光绪乙末年,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世世代代都是由荔山村村民组成和传承。发展至今,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有着稳定的曲艺骨干约40人。
笔者当晚在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的唱戏房里发现,简练的舞台却设备齐全,电阮、高胡、萨克斯风、扬琴、锣鼓等乐器都由娴熟的乐手奏响。唱戏房两边摆满了这些年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在各大演出中获得的奖杯、奖状。黄荣亮说,每天晚上,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都会准时开局唱戏,这已成了村民们多年的文艺习俗。
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是斗门区50多个曲艺社团之一。目前,斗门区已形成了东村唱罢西村又开台的良好曲艺氛围,也做到了天天有表演、夜夜有演唱的景象。据悉,一年一届的斗门区戏剧曲艺大赛,集中体现和展示斗门区曲艺工作的成果和发展水平。曲艺社团之间更是有机会在大舞台展示水平,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除了社团间的日常开局,斗门区每年结合春节、元宵、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都会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陈志坤说,这三年斗门区的曲艺发展也十分繁荣,一批又一批接地气的本土作品应运而生。据悉,2017年,斗门鼓励优秀曲艺精品作品创编工作,先后推出本土曲艺节目《十里莲江花吐艳》《粤曲响遍东风校园》;2018年,斗门首次扶持优秀曲艺精品作品创编项目,将粤曲表演唱《振兴斗门创繁荣》打造成为斗门区“中国曲艺之乡”的曲艺精品节目;2019年,第二次扶持优秀曲艺精品作品创编项目,先后推出本土曲艺节目《黄杨河畔喜歌扬》《斗门家乡美如画》《斗门禾虫》《美丽斗门是我家》。
C从小培育确保生生不息
要长久保存一项优秀的文化艺术,最要紧的还需做到后继有力、生生不息。
在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唱戏房里,笔者看到一名10岁的女孩自告奋勇要求上台演唱。她的名字叫朱蕙菁,今年读五年级,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听唱粤曲。两年前她终于有机会在学校系统地练习学唱粤曲,8日当晚在众多村民观众前一人分饰二角,精彩地献唱了一首《分飞燕》。
事实上,这些年斗门区把曲艺传承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开展不同类别的培训教育活动。其中,斗门区积极推动曲艺进校园工作,在斗门区第二中学、井岸镇第一小学、东风小学和斗门镇南门小学等8个单位建立粤曲传承基地,白蕉镇灯笼小学建有沙田民歌传承基地。
2018年,斗门区举办首届少儿戏剧曲艺大赛,推进戏曲进校园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工作。大赛展示了斗门区戏曲进校园培育的成果,受到群众和外地同行的赞扬。2019年新设斗门区曲艺舞台,同时挂斗门区青少年戏曲培育基地牌子,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和青少年戏曲培育工作。今年更是首次组织少儿曲艺巡演,“少儿曲艺轻骑兵文明实践我先行”培育、训练、巡演项目评为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并到各镇巡演10场。
据透露,推动曲艺进校园后,斗门区参加省级以上大赛获得的奖项也是可喜成绩。去年,在东风小学戏曲进校园基地项目中,由曲协培养的12岁小女孩陶静妍,一举夺得“第四届全球微粤曲大赛”铜牌和另外两枚个人省级大赛以上铜牌,并从小学直升广东粤剧学校。南门小学赵灵儿、英华剧团梁顺华各获得一枚铜牌,总数5枚,是历年获奖之最。
新闻推荐
女子遭遇冒充北京公安电信诈骗 斗门区民警施巧计成功劝阻其汇款
近日,一诈骗团伙冒充北京公安,以电话和网络手段诈骗斗门区一居民。为证实其身份,骗子伪造“北京公安”证件甚至还上演“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