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航空新城面貌焕然一新。
珠海机场已经迈进“千万级”年客流量机场行列。
俯瞰金湾立交全景。在金湾航空新城,向坭湾门、磨刀门水道远眺,一条跨越大海的“巨龙”雏形初现。这条“巨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洪鹤大桥。这座与珠海大桥遥相呼应的桥梁,将使金湾与洪湾相连,从而进一步拉近金湾区与港珠澳大桥的地理距离。如今,金湾区正在全力配合相关方面,推进洪鹤大桥项目。预计到明年年底,这条珠海东西交通大动脉将建成通车,这也使金湾区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实际上,全力推进洪鹤大桥建设,仅仅是金湾区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一年来,诸多举措中的一项。在金湾区看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重塑珠江口的城市空间。港珠澳大桥通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将为金湾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红利。面对历史性发展机遇,一年来,金湾区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大科研力度,加快产业发展平台,着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未来,金湾区将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目标奋力前进。
采写:本报记者赵岩摄影:本报记者张洲
产业:
提升能级量级主动融入大湾区产业版图
在金湾区三灶镇,鹏宇汽车的制造车间内,一批香港订制的警用车、冷藏车等特种设备行业车辆正在赶制中。近日,该企业获得香港方面超过价值3亿港元的订单,将于2020年完成交付。该企业负责人坦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香港方面逐渐加强了对珠海特种改装车生产和技术的了解,该公司也借此在香港特种车领域崭露头角,订单大幅增加。
不止是鹏宇汽车,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金湾区在多个领域已经展开了与港澳的合作,全面融入大湾区产业发展版图。
今年3月,珠海百试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澳门科技大学正式签订《共建珠澳实验动物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合作协议》,双方就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及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粤澳实验动物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6月,香港中文大学在珠海国际健康港设立创新创业基地,推动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科学”方面的优质科技成果顺利在金湾区实现转化,促进香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8月,金湾区委书记和区长率队,到澳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作发展推介会,并与澳门相关部门和高校进行对接交流,根据“澳门所需”“金湾所能”,探讨在实体产业、经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青年创业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合作。
金湾区深知,实体经济是立区之本,也是活力所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盘活实体经济的棋局,对于金湾区而言是关键所在。继2018年交出本地生产总值增长9.9%这一亮眼数据后,2019年上半年金湾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增长8.4%,增速与香洲区、横琴新区并列全市第一。
然而,成绩背后同样伴有隐忧。长期以来,经济总量小一直是金湾区的“痛点”之一,经济总量仅占全市十分之一。金湾区意识到,必须开足马力提升经济能级量级。
科技创新,是搅活“一池春水”的关键一招。如何主动融入大湾区,对接港澳科技创新资源,成为做大做强金湾区产业的着眼点。为此,通过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平台,金湾区正主动融入大湾区产业版图。以珠海国际健康港、金湾新材料研究院、智能制造加速器、金湾·智造大街等创新平台为载体,金湾区积极与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对接,促成多项合作。
今年以来,金湾区已迎来了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数字精准医疗、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视频图像信息智能分析与共享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项目落户。珠海国际健康港引进落户香港中文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开港以来累计签约落户项目14个,总投资超过80亿元,投产后年产值达100亿元。
与此同时,金湾区还出台了《金湾区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加强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对取得商业银行机构贷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贷款成本(包括贷款利息及担保费等)50%的补贴,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资金审批周期长的问题。目前,金湾区已经拥有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共计62个,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共计106个,高新技术企业26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余家,高成长创新性独角兽企业5家。
出台再多举措,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无水之舟”。为此,金湾区近年来依托营商环境分析系统,定期出具金湾区营商环境分析报告,聚焦办理施工许可、开办企业等重点环节,深入探索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此同时,金湾区还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放管服”改革力度,制定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城市机会清单收集发布机制,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助推政府由“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整合政府可释放的市场机会,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金湾区共梳理了11个单位的32个项目。
交通:
推进“1+5”项目建设做好内联外通
在金湾区居住超过30年的人不会忘记,从前的金湾人来往香洲等地,交通何其不便。当时的金湾,三灶镇还是一个海岛,红旗镇与香洲区等地,也没有陆路相连。没有珠海大桥作为连接,金湾人到香洲区,要转多次轮渡,甚至是先到中山市,再到珠海市香洲区——交通不便,又处于交通末梢,一直是制约金湾区发展的切肤之痛。
“金湾区正在从交通末梢渐渐向交通节点、门户枢纽转变,这离不开交通体系的构建。”金湾区相关人士坦言,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珠海大桥、珠海大道、珠海机场的建成,金湾区的交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去年,港珠澳大桥通车使金湾区的区位优势凸显,下一轮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将大有所为。
围绕港珠澳大桥、对接大湾区周边道路交通网络、发挥空港作用,做好内联外通,推动资源要素便捷流通——这是金湾区为自身交通设施建设开出的“药方”。当下,金湾区正在构建“一心两核三铁四横四纵”交通体系,坚持中心带动、核心支撑、辐射周边,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区内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畅顺、运作高效的交通设施网络,打造金湾区城市交通新名片。
要将区位优势切实落实到位,“外通”的大交通建设至关重要。一年来,金湾区全力做好涉及该区在建的重大区域交通设施。依托“港珠澳大桥-大桥西延线、金海大桥、兴业快线-黄茅海大桥”连通轴,全面融入珠海市港珠澳大桥发展带,配合做好市域重大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统计显示,目前涉及金湾区在建重大区域交通设施主要有“1+5”项目:“1”是指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包括新建T2航站楼、第二平滑道,建设机场综合枢纽等工程;“5”是指金海大桥、香海大桥、洪鹤大桥、珠海市区-珠海机场(横琴-珠海机场段)城际轨道、鹤港高速工程等“三桥一轨一路”。
诸多项目中,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对金湾区建立起西部立体交通枢纽至关重要。在做好“机场文章”上,金湾区提出,将强化珠海机场与高栏港、港珠澳大桥形成的“一桥双港”交通枢纽体系优势,推进珠海机场与澳门机场的错位发展和联运合作。同时,加快推动珠海机场开通东南亚等国际航线,打造湾区西岸国际航空门户;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和金海大桥、横琴-珠海机场段城际轨道等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提升珠海机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去年,珠海机场已经迈进“千万级”年客流量机场行列,而根据测算,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将在2019年突破1200万人次。目前,珠海机场正在对现有T1航站楼进行提升,包括东指廊启用、建国际副楼(为国际业务服务)和贵宾楼副楼,力争2020年竣工,届时能承担年旅客吞吐量1300万人次的能力。而更长远的规划,珠海机场将规划建设第二跑道,目标是至2030年总体保障容量可达到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
除此之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也将启动,以解决现有T1航站楼与未来建设的T2航站楼、城际铁路站、地铁站、长途客运站等重要交通节点之间的换乘需求,并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珠海机场运营品质、提高空铁联运的效率与旅客舒适度。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计划2019年动工建设,2021年年底完工。
“金湾区通过大交通建设,正在将区域交通格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而金湾区内的交通网络建设,同样不能滞后。”金湾区相关人士坦言,如果将大交通网络比作主动脉,则区内的交通网络就是毛细血管。唯有让毛细血管顺畅流动,才能实现整个交通网络的协调发展。
为此,港珠澳大桥开通一年以来,金湾区陆续启动编制金湾区综合交通规划,进一步研究港珠澳大桥西延线与金湾区道路衔接、停车设施建设、立体过街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完善镇村及工业园区道路体系建设,将城市交通发展格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布局,高标准打造支撑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现代化交通系统规划体系。
除了城市交通,金湾区同样在农村道路上加大投入力度。从2019年开始,金湾区在三年时间里,提档升级改造“四好农村路”23条,总改造里程83.249公里,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金湾区希望,通过将农村道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使其方便群众的同时,又能助力乡村振兴。
城市:
争当湾区门户打造城市新中心
无论是畅顺的立体交通网络,还是兴旺的产业经济,最终落脚点都在于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城市,就是群众宜居宜业宜游的承载实体。
建区18年来,金湾区从零起步,在一片滩涂地上,建起了航空新城,初步告别了有区无城的窘境。而在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如何让城市品位更高,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则成为摆在金湾区面前的全新命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湾区加快推进西部生态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金湾全区21个建设项目列入2019年市重点计划,年度计划投资38.15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33.93亿元,完成率88.9%,提前完成时间任务13.9个百分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部生态新城B片区、C片区共完成投资26.4亿元,其中金湾区图书馆(新馆)已经于今年“十一”期间投入使用,祥祺商业大厦预计年底完工,湖滨路东西段、双湖路B1段北段等市政主干道预计年底完工并实现全线通车。
除了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建城理念也在金湾区悄然发生着变化。
望着如今建设一新的航空新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新命题已经被列入到金湾区的议程中。以新城建设的现代化楼宇为载体,金湾区提出,将鼓励发展高端咨询、工程服务、科技金融、信息技术等服务产业,重点培育和引进与“3+1”产业高度关联的科技研发、市场运营、商务租赁、检验检测及认证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同时,大力完善生活性现代服务业,重点在航空新城核心区引进一批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总部经济等高端城市配套项目,在航空产业园滨海商务区引进高端文化旅游及酒店娱乐等项目。
此外,金湾区将学习借鉴港澳城市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积极引入港澳优质资源,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水平,打造大湾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推广大型公共绿色节能建筑,提高市政和绿化管养水平,营造更加干净、整齐、有序、平安、优美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水平。
金湾区希望,今后要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落实“海绵城市”、绿色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推动形成生态优先、陆海联动、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功能布局高端齐备、公共服务优质便利、交通往来快捷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城市文化开放创新的城市新中心。
新闻推荐
奥园·天悦湾产品发布会现场。杨虎摄10月13日,奥园·天悦湾产品发布会在华发喜来登酒店举行,这是奥园集团天字系产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