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蜿蜒的港珠澳大桥。
通车一年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出入境客流总数已超过1400万人次。
通车一年来,三地不断放宽大桥的通行政策,让往来的人员、车辆更加便利。
10月20日下午,香港商人邝志圣驾上他的粤港两地牌小车,从香港葵青区出发驶向港珠澳大桥。约1个小时后,他抵达了位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的澳珠企业家峰会现场。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年,越来越多像邝志圣一样的粤港澳大湾区人,通过大桥频繁往来于三地之间。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正式通车后,“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这个国家工程、国之重器的全新使命。
大桥架起了珠江东西两岸连通的动脉,在珠江口形成闭环,重构了湾区的空间格局。珠海,则从地理上的末梢转而成为大湾区的门户枢纽。
一年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出入境客流总数已超过1400万人次,车辆超过70万辆次。至9月底,累计84.45亿美元货物经大桥进出口。人员、货物、资金、技术,珠江两岸的资源要素开始在桥上“跑起来”,湾区枢纽效应逐步展现,经济版图有望重构。依托港珠澳大桥,珠海正迎来全新的机遇和变局。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梁涵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
联通
湾区人踏入“1小时生活圈”
从去年10月底开始,大横琴酒家老板林卓鹏注意到,自己店里的生意似乎比以前更旺了。“很多香港的客人过来玩,住这里到长隆很方便。”林卓鹏说,这些香港来的客人告诉他,从香港出发,经过港珠澳大桥到横琴只要1个小时左右,比原来快得多。
从珠江东岸到珠江西岸,从4个小时到1个小时,港珠澳大桥这条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通道,让桥两端的湾区人,共同迈向了“1小时生活圈”。
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港珠澳大桥出入境车辆再创新高:珠海公路口岸共验放出入境车辆超过2.3万辆次。其中,10月7日验放出入境车辆超过4100辆次,刷新今年“五一”假期创下的超过3900辆次的最高纪录。
一年来,每逢周末、节假日,越来越多香港居民选择经港珠澳大桥自驾车来内地旅游、探亲、经商。珠海、澳门的市民,也通过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乃至全球各地。
在珠海横琴办企业的澳门人周运贤便是其一。由于海外项目多,周运贤时常需要接待从桥上下来的客人,抑或是自己从大桥上“走出去”。
“经常要飞海外,走大桥到香港机场最方便,40分钟。”周运贤创办的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今是明星企业,10月17日,该公司独家运营的佛得角国家级平台正式上线。在此之前,往来这个万里之外的西非国家已成为周运贤的常态,而港珠澳大桥带来的便捷让他觉得,这两地之间的遥远距离似乎变得近了一些。
据拱北海关统计,截至目前,超过1400万人次旅客和70万辆次车辆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境,最高峰时日均超过10万人次。
港珠澳大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联通。一年来,三地不断放宽大桥的通行政策,让往来的人员、车辆更加便利。
去年12月,粤澳政府同意,粤澳两地牌车分阶段免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口岸往返两地;增加4500个粤港跨境私家车香港配额,4月15日开始分批使用;9月,对香港和澳门机动车经港珠澳大桥通行,核发电子临时入境机动车牌证,不再发放纸质牌证,有效期内可多次入出内地。10月,港澳两地政府同意增加500个港珠澳大桥往来港澳的香港跨境非商用私家车常规配额。
通行模式与周边配套也在不断完善创新。粤港澳跨境通联程联运上线,“一票四联”大大缩短了旅客出行时间;拱北海关“跨境快速通关”模式与香港海关“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成功对接,缩短货物通关时间半小时以上;粤港、粤澳客货车查验结果参考互认,通关客货车进出更畅快;“智慧旅检”助旅客通关体验更良好。
一年来,联通三地的港珠澳大桥,让粤港澳大湾区逐渐突破基础设施瓶颈,随之而来的,将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全方位互联互通。
流动
资源要素上桥“跑起来”
珠海广丰物流有限公司是大桥开通的首批受益者之一。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滴”的一声过后,一辆内地车牌号“粤ZAR63港”、香港车牌号“UE853”的粤港两地牌货车,成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首辆通关的出口货车。这辆首票出口货车的驾驶员,正是广丰物流的资深司机蔡文锋。
“受惠于大桥海关的24小时运作、快速通关和专人对接等惠企措施,珠港间的跨境电商运输成本节省30%至40%左右,货运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该公司负责人张杰掰着手指算着大桥通行的好处。在他看来,这不仅提升了民众的海淘体验,也提升了区域内物流和制造企业的竞争能力。
港珠澳大桥开通,打通了香港与珠海、澳门两头的连接大动脉,也开启了珠海对港、对澳物资运输的通道。
在珠海通宇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诚看来,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极大程度地提升了珠海与香港之间的物流通达性和便利性,也为开展对港配送提供了成熟的物理条件。
通宇物流是澳门最大物流服务商——南光物流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珠海最具规模的现代综合物流企业之一,其在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拥有2.5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库。
“目前,我们的业务种类覆盖八大领域,分别是跨境供应链管理、保税仓储、跨境电商、国际中转、贸易、通关、会展物流及专业档案存储。”胡诚告诉记者,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公司已经开启了聚焦“对港对澳配送”“全球分拨”及“跨境电商”三大发展主线的战略新布局。当前,正积极尝试以白色家电和电子元件配送为抓手,逐步拓展对香港地区的24小时配送业务
6月27日开幕的珠海横琴大昌行物流中心也将市场锁定澳门。几天前,记者随大昌行物流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邝志圣来到大昌行的横琴物流中心,现场走访发现,其一楼的预冷间、和仓储间均已建好,储存温度可在-18℃至4℃;在二楼,还有用于储存金枪鱼等高端食材的小仓储间,最低温度可达-40℃。
“整个仓储间可存放7000吨货物,是澳门全岛容量的两倍。”邝志圣告诉记者,大昌行集团总部位于香港,在香港、新会等地都有食品的精加工工厂,主要面向香港本地和澳门市场供应食品。此前,一直通过船运,今年7月开始通过港珠澳大桥运输一些常温货物。“成本和时间都能节省不少,也很方便。”
新的物流生态链条正在完善。如今,在大桥桥头的珠海保税区粤港澳物流园,已引入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分拨中心,并搭建了支持分拨业务需求的通关监管作业模式,用以对接港澳物流抢抓国际贸易分拨落地、生产性供应链服务、生活性供应链服务、澳门机场打板仓内移、“买卖全球、退转全球”外贸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业务。
变局
大湾区产业期待因桥而兴
“珠海因桥而生,未来也会因桥而兴。”41岁的林陞还记得,当初听到“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消息时的兴奋和憧憬。在他看来,大桥通车不仅使三地的交通更加便利,还将改变中国的外贸格局。
如今,林陞和团队一手创办的广东港珠澳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港珠澳供应链公司”)在珠海的各项业务已陆续步入正轨。“我们主要是依托港珠澳大桥地缘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分拨业务。”林陞说,用8个字概括,就是“快速进出,能转可退”。
货物出口后如何方便快捷地退运,是困扰很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而他的团队带来的最大创新,是打通了外贸的逆向回路。“相当于港澳仓内移到了珠海。”林陞介绍,目前港珠澳公司已成功协助珠海某安防企业,实现了第一批货物顺利从澳大利亚退回和二次上架。他希望,能构建一个生态体系,以此实现买卖全球、退转全球。
在横琴设立物流中心的大昌行也有自己的产业版图布局。大昌行集团总部设在香港,其业务领域包含食品、汽车、物流等各个部分,在澳门、台湾和东南亚等都设有分支机构。
“我们希望横琴是一个中央厨房,将来到这里的冷链食品,将有2/3通过港珠澳大桥供给香港,1/3通过横琴口岸供给澳门。”邝志圣说,这将会成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既能节省运输、人力等成本,也能解决澳门仓储空间不足的问题。
过去,邝志圣没有注意到珠江西岸的珠海。而如今,他和许多东岸企业家一样,来到大桥另一头寻找机遇。
“没有这座大桥之前,珠海其实在珠江西岸的末端,所以发展相对比较慢。大桥通了,将会把珠海的潜能释放出来。”邝志圣说,等整个市场、产业链做起来之后,可以继续往珠江西岸、粤西地区扩散,大湾区甚至整个广东、中国南部的往来流通就活起来了,撬动的是整个经济版图的变革。
珠海斗门港货运码头也是大桥机遇的受益方。近年来,受腹地外贸进出口业务量下滑、货源与业务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斗门港货运码头传统外贸业务量以及经营利润均呈下降趋势。
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宏观环境,驱使这个传统港口从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入手,从效率与创新两个层面同时着手变革,向现代物流发展,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装卸、信息等产业,向行业复合型服务转型。
一年来,港珠澳大桥的辐射效应逐步显现,大湾区的枢纽功能加速成型。截至9月底,累计21.58万吨、价值84.45亿美元货物经大桥进出口,范围覆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2个收发货地。其中,珠江口西岸城市货物货值占九成以上。
风口
珠海能否抓住新一轮黄金机遇?
在10月21日上午举办的澳珠企业家峰会上,20个澳珠两地重点合作项目完成签约,总金额达198亿元,粤澳合作进程一步步走向纵深。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更是让大湾区的澳珠一极有了承接东岸香港、深圳优势资源要素的物理条件。大桥两端的未来,令人期待。
“珠海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机遇期,关键在于能否承接港珠澳大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巨大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红利。”胡诚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在积极参与珠海“粤港澳物流园”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工作,助力珠海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力争成为具有服务全球能力的物流枢纽及分销配送中心。
如何把握大桥通车后的新机遇?珠海稳健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也早有布局。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文娣告诉记者:“珠海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大桥开通后的24小时一站式智能便捷通关模式,不仅大大推动珠港两地物流贸易协同发展,另外也加强了珠西—香港地区的合作。”
陈文娣透露,去年10月以来的一年里,该公司通过大桥操作的代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3亿元,大桥业务占据公司主营收的5%左右。
“下一步,我们准备做好香港的后仓,利用香港机场与大桥相接、距离短、时效快的优势,开拓创新生物医药物流供应链新干线。”陈文娣说,公司将吸纳江门、中山以及粤西地区企业,通过港珠澳大桥将货物快速地流转全球。
跨境电商也有新的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我们企业发展带来了黄金机遇。”珠海易跨境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宗宙透露,该公司打造珠澳跨境电子商务通关中心以来,已成功帮助多家澳门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我们希望,立足珠澳,大力发挥港珠澳大桥的快速物流作用,进一步增强在粤港澳三地的货物陆路运输及流通网络建设,促进更多粤西地区货物与商品,经港珠澳大桥通达港澳,销往全球。”张宗宙说。
站在大昌行横琴物流中心的仓储间内,邝志圣感慨,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邝志圣期待,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实现对冷链货物的通关检验后,公司业务链从横琴出发、辐射湾区的理想就能逐步实现。
“磨合需要一点时间,我看到珠海和海关部门都在很努力的去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不久就能实现。”21日下午,返程回香港前,邝志圣告诉记者他的期待。
新闻推荐
斗门区南门村公厕。斗门区南门村公厕洗漱盆。斗门区内全面消除露天旱厕,新建镇、村公厕180座;旅游公厕按照三星标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