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应急综合指挥平台,提升灾害预警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引入消防直升机,组建森林消防队伍;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救援”。今年机构改革后,作为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负责部门,斗门区应急局着力构建“一个大平台、一张网络图、一根指挥棒”的智慧化综合指挥体系,改变以往“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奋力开创斗门应急新局面。
建智慧化综合指挥体系
“以往‘政出多门’、‘九龙治水’。”作为今年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部门,斗门区应急局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指出,新部门成立后,首先就是要改变这一格局。
那么,该如何填补机构改革期间的空当期以及破局呢?该负责人称,斗门区正在构建“一个大平台、一张网络图、一根指挥棒”的智慧化综合指挥体系,实现各类突发事件报告及时、流转及时、处置及时,建设统一调度、管理先进、功能齐全、反应快速的应急指挥中心。而通过构建应急指挥中心,提升灾害预警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实际需要。
在斗门区三防办,南都记者见到了还在内测阶段的应急综合指挥平台。该平台的大屏幕几乎占据了一整块墙壁,几十个部门、数千个摄像头接入,拥有包括地形图、遥感图、电子图在内的6种地图图源,并且具有气象预警功能。按照斗门区实际情况,大屏幕上主要显示了台风、暴雨、森林火险、危化品运输、群体聚集以及其它事件的相关情况,以及紧急任务、气候、小组人员到岗情况、值班人员等信息。
平台处理不同突发事件
“斗门区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可以对不同突发事件进行相应处理,实现了对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全流程监控。”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预计将于年底投入使用。
以火灾为例,当平台通过实时监控,监测到火情信息后,系统会在10秒内,将火灾信息通过短信、APP发送到相关责任人,如果5分钟内没有收到回复,就会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确保信息有效传达。
与此同时,火情信息也会在大屏幕上显示,包括人员到岗情况、附近有无危险品仓库,以及周边蓄水池位置等。甚至火灾范围内的学校等人群聚集点也会在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做好防范、应对措施;救火现场情况也会通过救火队员、无人机回传,实现了指挥人员对火情的实时掌控。
此外,针对珠海多台风的特点,斗门区应急综合指挥平台不仅实现了对重要地点、地段的实时监控,还汇总了1945年以来的历史台风数据,方便调度人员进行精准决策。
亮点
十分钟内就可赶到火场救援
11月16日下午5时许,一场森林火灾牵动了人们的心。火灾发生在斗门区莲洲镇与新会市交界处,该地山势陡峭、地形复杂,救灾难度大。
接到火情后,斗门区应急管理局迅速调集护林扑火队伍前往火灾现场,开展前期扑救工作。随后珠海市森林消防机动大队及金湾区、高栏港区护林扑火队伍也奔赴现场增援,经过近4小时的扑救,明火于当晚9时10分被扑灭,并且无人员伤亡。据统计,本次火灾有200余人参与扑救行动,包括森林消防队员、城市消防、交警等救援力量。
“火灾发生后,斗门区应急管理局迅速采取措施,通知各救援力量前往现场处置,体现了改革后的应急指挥机制,快速应对险情的优势。”上述负责人还透露,斗门区有1.26万公顷林地面积,将建设专门的森林消防队伍,可在十分钟内赶到火场进行救援。
目前,消防直升机已经在莲洲机场训练数月。该款消防直升机有16米长,为五旋翼大型直升机,可装配机载水桶,最多可一次性吊起3吨重的水;飞行时速可达180公里,作业范围可以辐射珠海各区森林,也可以快速支援中山、江门等地。
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救援”
除自身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外,斗门区应急管理局还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大救援”工作中。
今年9月,珠海市斗门区蓝天救援中心在斗门区民政局完成了登记,正式加入斗门区“救援大家庭”。为让这支民间救援力量在斗门区“安家落户”,斗门区应急管理局给予了大量实质性支持,包括提供办公场所、物资存房仓库,提供专业救援装备以及内务管理指导。此外,为增强队伍专业性以及保障救援者安全,斗门区在相关一线队员进行日常培训时,也会安排其参与其中,为其搭建成长平台。
除斗门区蓝天救援中心外,斗门区还有相应的登山队、水上救援队、无线电队等救援力量,这些救援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救援网络人手不足、装备不够、分布不均衡的缺憾,并逐渐发展成为斗门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
新闻推荐
白蕉镇举行“金秋嘉年华”团建活动 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生活添彩
大家围坐一起谈心得体会。本报记者赵梓摄本报讯(记者许晖)23日,白蕉镇青年之家组织开展“金秋嘉年华”亲子团建活动,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