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期间,斗门区组织历年立功受奖的老同志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12场,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青少年爱国拥军热情。这仅仅是斗门区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着力加强军地互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海市再次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特别注重国防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推动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全覆盖,大力宣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教育,做到“三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近年来,该区共开展国防教育236场。同时,对烈士陵园设施进行了完善,着力打造小濠涌、月坑村和安峨革命教育基地,使革命精神、双拥工作更加深入民心。
据了解,该区积极落实政策,完成优抚安置任务。2016年至2019年,共发放定期定量补助金约1860人共7068.32万元,发放参保补助金614人共1597.92万元,发放三大节日慰问金1815人共1746.28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765人共1412.23万元,发放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金共2503万元。同时,协调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吸收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做好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工作,按时足额发放退役士兵一次性补助。2016年至2018年,该区共接收退役士兵363人,发放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2534.2万元。三年来,安置随军家属25名、转业士官6名、军转干部16名,安置率均达100%。
据介绍,在完善帮扶救助机制方面该区不遗余力,坚持定期走访老弱病残的退役军人。四年来,深入走访困难老兵和优抚对象1218人,发放慰问款物约81.5万元;召开拥军优属座谈会1035场次,帮助困难老兵解决“三难”问题6942次,发放补贴689.758万元;推荐“两参”人员公益性岗位就业394名,解决退役士兵就业253人。
“关心和支持驻区军警现代化建设,就要主动了解部队需求,帮助部队解决难点问题,配合做好部队改革服务工作。”据斗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年来全区为解决驻区部队基建维修、训练保障、生活补助等,共落实经费近8300万元。而驻区部队也积极参与地方共建,主动投身地方的社会建设和抢险救灾工作,进一步促进军地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刘雅玲
新闻推荐
磨刀门特大桥副航道主桥施工现场。作为连接珠海东西部交通的“第二通道”,香海大桥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备受关注。5日,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