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文(左一)正为市民进行调解。照亮农民工维权路,郭青文调解室有高招。
1月12日,广东司法行政官方微信刊文,肯定斗门区井岸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郭青文调解工作室的工作成效。
去年12月23日,郭青文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后,充分发挥个人调解室的品牌效应,成功调解农民工欠薪纠纷,切实向群众提供了更方便、有效、专业的人民调解服务,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采写:本报记者张帆
摄影:本报记者曾遥
◆一鼓作气采用多种方法
“全心全意为每一个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昨日上午,郭青文告诉记者,1月6日,她收到了农民工曹某的一面致谢锦旗。锦旗上朴实的字眼透露着深深的谢意,更加坚定了她立足调解、传承与创新并重,致力调解农民工欠薪纠纷的信心。
郭青文是斗门本地人,从事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已经10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去年12月23日,斗门区井岸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郭青文调解工作室成立。该工作室设在新青派出所内,为新青科技工业园内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民事调解服务。
去年12月27日下午,曹某来到郭青文调解工作室,希望帮助他要回被工厂拖欠的2000多元工资。在电话沟通中,该工厂负责人黄某态度蛮横,虽然承认拖欠工资,但称人在外地,无法参与调解。在郭青文的耐心劝导下,黄某认识到拖欠工资的利害关系,最终答应到调解室进行调解。
在调解现场,郭青文通过“情感干预法”,让黄某打开心结。黄某坦言,如能讨回某五金厂拖欠的设备余款4000元,便可解这一燃眉之急。郭青文立即联系到五金厂厂长余某,余某电话里称工作忙,并承诺下个月一定会把钱还给黄某。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郭青文果断选择“执行联动法”,在新青派出所的大力支持下,与当事人一同乘警车前往余某的办公室。
在余某的办公室,郭青文运用“背靠背法”对余某进行分析,成功说服余某把钱还给了黄某。拿到钱后的黄某在调解员的见证下,把拖欠的工资当场支付给曹某。
1月6日,感激不尽的曹某送了一面锦旗示谢!郭青文调解工作室成立后的首宗调解案件,快捷、高效,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支持。
◆倾情倾力找准突破方向
1月3日,叶某来到郭青文调解工作室请求帮助。
据叶某介绍,去年9月29日下午,叶某在公司承接的电缆作业中发生意外,造成开放性跖骨骨折、开放性足损伤、趾伸肌腱折裂、足背静脉损伤等意外伤害,经治疗出院后的叶某与包工头练某多次协商赔偿问题无果。眼看年关将至,叶某却迟迟无钱预订返乡的车票,心急如焚。
了解情况后,郭青文第一时间联系练某。因在外地工作,练某便委托王某作为其调解代理人。
调解中,王某认为叶某是因为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才导致意外的发生,叶某本人应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能全由练某负责。郭青文在与王某的沟通中了解到王某与叶某是相熟同乡,遂果断运用“情理交融法”,一方面,从法理上分析练某应承担大部分责任,并敦促王某做好练某的思想工作,促成事情早日解决;另一方面,针对叶某在此次事故中的责任问题,采用“换位思考法”与叶某进行谈心谈话。
1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并当场签下了调解协议。
新闻推荐
白蕉镇灯笼中心小学学生学唱沙田民歌。采写:本报记者张帆摄影:本报记者曾遥1月6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首批广东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