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始暖,草木始萌,早春二月的生机,涌动在岭南大地。
珠海战“疫”月余,战果初显。连续12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各大交通节点车流人流开始涌动,各个重大项目建设工地有序复工,企业车间里机器轰鸣,成千上万的经济细胞正在逐渐复苏。因为疫情而被迫按下“暂停键”的珠海,正在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城市文明程度、治理水平、市民素质的一场“大考”。自2018年年底成功恢复“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以来,珠海紧抓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不放松,推动新时代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面对疫情,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珠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勇敢的珠海人,在疫情来临时毫不畏惧。医务人员、社区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等一线防控工作者坚守岗位,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防线,他们逆行而上的身影让人动容。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全民战役”中,全体珠海市民守望相助,团结友爱,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用绽放的文明之花守护着这座城市。
有爱的珠海人,用一幕幕团结友爱的温情瞬间,吹散冬日的寒风。各行各业的市民群众响应政府号令,社区邻里间守望相助,让病毒隔离,爱却如影随形。
这是一座城市坚韧不拔、团结包容、和谐友爱精神气质的生动写照。一朵朵绽放的文明之花,在战“疫”中守护着这座城。
□本报记者张伟宁
●逆行而上的家国之情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城市运行的节奏。珠海迅速行动,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火速集结成一支支突击队,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逆行而上。
1月22日,珠海市定点救治医院中大五院成立共产党员突击队,85名党员医生和护士枕戈待旦。中大五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黄瑾主动请缨出任防治专家组组长。年近六旬的老党员,他说出了掷地有声的一句话:“这就是一场与病毒对抗的战役,医院就是我的战场。”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需要转运,中大五院急诊科住院总医师付林林第一个跟车出动,他说:“当时什么也没想,只是往前冲。”
“呼吸科全员待命。”“放射科医生随时听从安排。”“我报名。”“还有我。”斗门区476名基层医务人员自发写下一份份请战书,按下红手印,主动要求参加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月3日13时30分,伴随着清脆的啼哭声,又一名新生婴儿在市妇幼保健院顺利诞生。从1月17日起,该院就开始对医务人员进行专门的防护培训,疫情期间38名助产士全部在岗,悉心守护着刚出生的宝宝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支援湖北!”疫情发生以来,众多珠海医务人员慷慨请缨赴湖北“参战”。
2月9日,来自珠海各大医院的15名骨干医务人员,在结束简短的出征仪式后便马上启程,投身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湖北。这支队伍从集结到启程仅用了不到24个小时,与家人、同事的一个轻轻拥抱,便是最隆重的告别。
出发前,“90后”男护士林汉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写道:“在这次疫情中,我看到身边的党员都在一线拼搏,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临行前,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建豪挥毫写下“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我们必胜”。
2月11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崔敏率17名医务人员出征湖北。“危难当头,有责任,有义务,有勇气,有担当。这是全体珠海医生应该做的。”崔敏说。
在战“疫”的最前线,珠海援助湖北医疗队带着大爱无疆的情怀,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展现出特区医务工作者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
2月20日深夜,一场“生死转运”从湖北监利县中医院启程出发。
跟随负压救护车转运病人的是珠海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剑,救护车上,一名年逾六旬的新冠肺炎患者情况危急。一路奔波,抢救未停歇。经过数小时的“生死接力”,杨剑终于安全把患者送到指定医院,汗水也浸透了他的防护服。
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中大五院护士李群欢和病房的患者打成一片。“就在2月16日,我们组建了一个方舱医院的病友临时党支部微信群,一建群,瞬间就有五六十个病友加入。”李群欢说。
“黑夜里,前行必有光。”2月26日深夜,珠海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林莉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工作后,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
截至目前,珠海已有三支以党员为骨干、共计50多人的援助湖北医疗队投身荆楚大地抗击疫情。
珠海各界积极行动,踊跃捐款捐物支持抗击疫情。截至2月27日12时,市红十字会累计收到抗击疫情捐赠款物4745万元。截至2月28日17时,市慈善总会接收抗击疫情捐赠善款共计1333万元。
在了解到全市各医院口罩、消毒水等物资紧张的情况后,团市委立即动员市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物资补充。市青联委员等共捐款、募捐超过200万元,为一线医务人员送去口罩等价值超过250万元的医疗物资。
全国援建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同样有珠海企业的身影。1月27日,珠海格力电器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捐赠的空调等物资到达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安装;2月3日,又开始全面抢装雷神山医院的空调。
2月8日晚,珠海大剧院、珠海高新区南方软件园大楼纷纷亮起了硕大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字样,为武汉加油打气。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无数珠海网友通过留言为“白衣战士”们鼓劲打气:“湖北加油!”“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元宵节这天,在香洲区一隔离安置酒店隔离的武汉漫画家白维纯打开房门,意外收到了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热干面和汤圆。“隔离不隔爱,谢谢你们给我回家的感觉。”他深受感动,创作了一幅漫画作品向珠海表达深深的谢意。
●扛起责任的奉献之情
珠海市民大力弘扬“志愿之城”“爱心之城”精神,一个个感人事迹,一幕幕温情瞬间,充分体现了珠海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精气神”。
1月23日,广东省启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珠海随之根据一级响应要求采取具体措施。珠海市民积极响应,集会活动、集体聚餐、走亲访友、外出游玩取消了,“宅家不外出”是战“疫”时期市民生活的新风尚。
走在珠海大街小巷,疫情防控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在各村(社区)公示栏、文化活动广场、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疫情防控知识以及严禁违规销售活禽和加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宣传标语,赫然醒目。科学防控,尊重自然,不吃野生动物的理念深入人心。
广大志愿者在宣传防控知识、排查治理、医疗保障、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抹抹“志愿红”,筑起一道道城市防线。
疫情发生以来,团市委、市志愿者联合会以团员青年为主体,组建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40余支,上岗志愿者30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超10万个小时。
在上冲检查站联合检疫卡点,52岁的崔国辉是珠海香洲公安分局特警大队志愿警察中队长。从大年初三开始,崔国辉已经连续20天在卡点开展防控工作,每天在岗近16个小时,他说:“即使不是警察,我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愿警察”是珠海4年前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全国率先实行的做法。如今,这支队伍已经成为城市治理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珠海市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作用,紧紧围绕疫情防控中心任务,在确保防护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招募2830名志愿者参与到防疫舆情引导、防疫知识宣传、专业医护、心理疏导、便民服务及协助医药企业恢复生产等志愿服务之中。(下转02版)(上接01版)来自珠海边检总站的何国涛在中山亭社区担任志愿者,负责社区疫情重点地区人员的电话排查工作。“一天下来至少要接打100多个电话。”他说。
来自珠海农控集团的志愿者们主动承担全市300多户医护人员家庭的生活物资配送工作。2月23日,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陆续收到了新鲜肉类、蔬菜、瓜果等“生鲜大礼包”,后方的暖心之举,让前方的医务人员更加安心。
青竹花园附近两个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疫情防控期间,面临管理困难大、基层人手不足、防疫物资缺乏等问题。得知情况后,市民政局全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54人的志愿者队伍当起“临时物管”,24小时值守,居民们纷纷点赞。
得知高新区口罩生产企业人手不够,珠海传统美德促进会的数十名志愿者主动加入生产队伍,加班加点生产口罩等物资。
2月25日,市总工会志愿者义剪突击队和高新区志愿服务总队的7名理发师发挥专长,先后为103名医务人员义剪,让医务人员轻“装”上阵。
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市民及防控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50余名专业心理援助志愿者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及“海心花”心理援助平台,让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保持畅通。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如常开展网络及电话咨询服务。
战“疫”过程中,同样巾帼不让须眉。“珠海女声”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女共产党员、基层妇联干部和执委、前线医务人员、巾帼志愿者、巾帼文明岗、女性社会组织等不同宣传主题,并组织“以诗为媒,同声朗诵”“巾帼手写祝福”致敬“最美逆行者”等网友互动活动,打造的“爆款”文章当日阅读量超千万次。
●温暖人心的同胞之情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广大市民群众服从大局、积极响应,克服种种不便,用无数个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珠海人的文明风尚,增强了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小区封闭了,但隔离不了爱。疫情防控初期,市面上口罩紧缺,家住海怡湾畔的杜先生自掏腰包购买3000个进口一次性口罩,并委托小区业委会及物业公司,采用线上预约的方式免费送给没有口罩的邻居,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小事,不足谈论。”
医务人员的逆行驰援、基层一线防控人员的披星戴月,梅华街道仁恒星园小区的一群妈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芮宝妈100元、扬扬妈100元……”她们在微信群内筹得爱心款项5万多元,用于购买医疗物资和营养品捐献给中大五院、市人民医院和社区。
停课不停学。香洲区第一时间开启“空中课堂”,骨干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开展在线教学。全国文明校园杨匏安纪念学校校长孙晓燕给学生们写了一封公开信,告诉孩子们要敬畏生命和自然,恪守道义情长,努力学习报答社会,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感动了广大家长和市民。
1月28日,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二年级的小林听说医院的医用物资紧缺,他和爸爸一起将十多个N95口罩及手套等物资送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被这一幕深深感动。
在基层,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打通了防疫宣传“最后一公里”。大喇叭、大锣鼓、横幅标语齐出动,防控知识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方言版本,改编成顺口溜、歌曲,制作成漫画、海报、视频,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念传达到群众心中。
珠海刚一拉响疫情防控的“警报”,斗门区小濠冲村59岁的退伍老兵邝建中就第一时间用大喇叭以方言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呼吁群众不要走亲访友,同时协调工作人员在村内进行排查,他们还成立防控值守队伍在村口执勤。听了邝建中的“硬核”广播,村民们更加积极支持防控工作。
来自珠海文明家庭的吴文锋、李桂玉夫妇依托小蜜蜂合作社的社员网络,在斗门区小托村组建了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不仅在村内开展防疫宣传工作,还亲手制作红豆糕、客家咸茶等家常美食送到交通卡点的一线疫情防控人员手中。
严密防控不留死角。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防疫安全放在重要位置。2月3日起,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专门协调调拨了一批口罩,由珠海传媒集团负责每天从网上留言中选取特别困难的群众,免费派送上门。
市民郭阿姨的儿子常年患病在家,夫妻俩不太会使用手机购买口罩,跑药店又买不到,眼看家中口罩告急,只好网上留言求助,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回应,并及时收到了口罩。她用“雪中送炭”四个字来形容政府的暖心举措。
从2月20日起,珠海专门针对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群体,每周每户送上5个口罩,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人民群众心坎上。2月20日当天,2.4万个口罩被邮政快递员派送到全市4945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家庭成员手中。
坚守诚信抗疫情。广大市民主动如实申报健康信息,用实际行动支持配合政府防疫工作。在香洲区,有外卖商家在每一份外卖中附上信息卡片,注明后厨人员的姓名及体温,让市民吃得放心。
2月20日,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明确表示将加大信用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对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和防控措施的企业,实行信用正向激励措施;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企业,金融机构应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同舟共济风雨中,齐盼春风散阴霾。小善汇聚大爱,点滴善举聚合成一股股暖流,让珠海的早春倍加温暖。
新闻推荐
爱心企业向遵医五院捐赠余氯在线监测系统 隔离区废水处理更安全高效
本报讯(记者郑振华)26日,斗门遵医五院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临时隔离区废水消毒后余氯在线监测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疫情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