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进
通讯员梁少冰
疫情防控期间,因防疫需要,斗门区白蕉镇某小区12户居民不得不居家隔离。在封闭的14天里,“居家隔离不隔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记者近日走访曾有确诊病例的小区,倾听居家隔离人员讲述隔离期间遇到的暖心故事。
小区内发现确诊病例
今年2月,对于家住白蕉镇某小区的12户居民来说,无疑是难熬的。2月14日当天,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来到小区,对小区进行全面消毒,这一举动打破了小区往日的宁静。原来,该小区内有一户居民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在小区蔓延开来。
钟锋一家是确诊病例的邻居,说起当天情形,他仍心有余悸。“天天看新闻,知道自我隔离是科学防控的需要。我们这里情况特殊,一定要听从政府的安排,安心宅在家。付出短时间内失去部分自由的代价,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负责。”钟锋说。
钟锋告诉记者,居家隔离期间,他所在的城东社区居委会提供了大量贴心服务,“我们需要什么物资,都可以提出来,社区的工作人员会帮忙购买,送到家门口。刚隔离的时候,总担心会被外界抛弃和封锁,但居委会的暖心服务消除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和担心,也坚定了我们配合隔离的信心。”
据了解,钟锋一家原本计划回老家梅州过春节,飞机票也提前买好。受疫情影响,只能留在斗门过节,谁知他们的邻居就医时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钟锋全家也成为重点排查对象。
钟锋说,家人最担心的是被病毒感染。“医生"全副武装"来给我们做检查,我们当时非常紧张害怕。后来咽拭子采样检查结果出来,一家人都是阴性,感谢医生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钟锋的儿子钟玉胜告诉记者,在家的两周感觉时间很漫长,幸好每天社区有专人帮忙购买物资、上门收垃圾、定时测温消毒……各项暖心服务和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他们逐渐消除刚开始的烦躁不安。
社区提供一对一服务
为落实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监管工作,白蕉镇与居家隔离对象签订《健康告知书》和《承诺书》,并在虹桥社区、城东社区、白蕉开发区共安装55套电子封条,运用电子技术对隔离对象实行24小时无间断监管。此外,村居、物管联合成立居家观察服务队,对居家隔离对象提供一对一服务,除了保障日常生活所需之外,还安抚大家的情绪,做好应急处置,同时做好防疫知识宣传和小区消毒工作。
白蕉镇城东居委会驻村组长高文超介绍,在家隔离的居民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有什么需求一一列出来,居委会会第一时间安排专人负责买回来。
2月28日,在经历14天的居家隔离后,经过严格检测,钟锋一家和另外11户被隔离的邻居全部达到解除隔离标准。因防疫措施得当,12户居民无一感染,他们所在的小区也正式解封,居民们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新闻推荐
一批无合法文件的走私冻品被查扣。本报记者赵梓通讯员梁裕冬摄本报讯(记者许晖)15日,拱北海关对外发布,继11日查获约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