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联学校邱景辰家中的“一(2)班”。图片由香洲区教育局提供本报记者廖明山张景璐
连日来,香洲区推行的“空中课堂”,在把互动教学搬到网上的同时,也把课室搬进了家里。
在“空中课堂”中,老师主要通过答疑和课后作业来掌握孩子的学情,无法像现实课堂上一样时刻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要让孩子能够从“他律”走向“自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们设法引导和帮助。那么,在香洲区“空中课堂”开展以来,家长是如何“花式助攻”,护航“云课堂”的呢?
营造课堂氛围
制定班规贴班牌
记者了解到,“空中课堂”开始前,潮联学校学生邱景辰的家长便借用了孩子奶奶的房间,郑重地在门上贴了“一(2)班”的“班牌”,下面还写上了孩子所在班级的名称“正新”,并告诉孩子,在“空中课堂”推行期间,这就是她的“课室”。
既然是课室,就要有“班规”。“我们上课不允许喝水、吃东西、走动、坐姿不正确……上课要做到认真听讲、不分心、不玩桌面的物品……”邱景辰将班级纪律一五一十告知了父母。“与其直接命令她,不如和孩子交流,让她自己讲述在学校课堂上"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孩子的认同感很重要。”邱景辰的妈妈说。就这样,妈妈和孩子达成一致,并约定好:这就是“空中课堂”期间,自家“一(2)班”的“班规”。
接下来,邱景辰的妈妈用了两周时间,从“盯”着孩子上课到偶尔抽查“课堂”,到了第三周,妈妈“放手”了,并和孩子重新约定:爸爸妈妈帮忙把“网课”打开后,便把“课室”门关上,让她自己独立学习。
“虽然孩子认同并接受了"班规",但是在放松的环境做到和真实课堂中一样专注,还是有难度的。但是我必须适当"放手",让她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邱景辰的妈妈虽然表面看起来“放手”了,实际上每天都会查看孩子的作业,从作业质量看孩子上课情况的反馈。她坦言,这样的“放手”,其实比时刻陪伴监督更“闹心”,但是孩子终究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
以身作则
家长带头“奋起”
得知学校要延期开学,拱北中学七年级的学生陶敏行的家长也曾发愁不已,家长最终决定要带头“奋起”,结束“宅”在家中,捧着手机“大眼瞪小眼”的生活。在孩子们上“空中课堂”或课后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在一旁捧着书安静地阅读。当孩子们对课堂上复习旧知识提不起兴趣时,父母也耐心地跟他们讲述“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
“我们是假装爱阅读。”陶敏行的家长苦笑着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抱着为孩子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心理,“装模作样”地翻阅书籍,渐渐地,他们开始陪孩子们一起阅读《海底两万里》,和孩子共同探讨凡尔纳笔下奇妙的海洋世界;一起读《骆驼祥子》,交流老舍为什么要把祥子的生活写得这么悲惨,像“揉碎了”一样。甚至,他们还和孩子一起比赛背古诗、背古文……
“时间长了,不仅孩子们进入了学习状态,我们也感觉原来单调的日子变得生动而充实起来。”陶敏行的妈妈感慨道,书有一种魔力,能使人安静下来。人至中年,才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老师曾说的“人要终身学习”。
新闻推荐
市工人文化宫及市方志馆项目昨日开工建设 建设周期为18个月,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工程机械在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本报记者苑世敏摄本报讯(记者苑世敏)3月30日,随着复工复产的进一步推进,珠海市工人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