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乡村发展正在蝶变当中
石龙村党群服务中心
文/图杨雪薇
整洁有序的街道村落,别具风格的乡村庭院,多彩多样的产业发展……自去年珠海斗门首批13条乡村振兴样板村全面启动以来,这些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是焕然一新。笔者日前从斗门区获悉,今年斗门将再次斥资2亿元,重点推进打造10条乡村振兴样板村,让人倍感期待。
近十年来,斗门乡村全面振兴,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区、中国鲈鱼之乡及中国禾虫之乡等称号,斗门的乡村发展正在蝶变当中。
10条村居各具特色
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是斗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也是提升斗门区品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现实需要,同样也是加快斗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造福人民群众的一项大举措。
按照《斗门区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的工作要求,2020年,斗门区将以省定特色精品村的标准,重点推进打造10条乡村振兴样板村,这也是全面贯彻落实《斗门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一个重要工作部署。
据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孝雄介绍,按照“基层战斗力强、村居基础良好、区域特色鲜明”的原则,斗门从全区五个镇中各选取2条村落作为2020年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对象。此次10条村落分别是井岸镇草蓢村、西湾村;白蕉镇沙石村、月坑村;乾务镇湾口村、网山村;斗门镇斗门村、新乡村;莲洲镇上栏村、下栏村。
“选取这10条村落是因为它们各具特色,十分适合提升改造。”刘孝雄表示,井岸镇的草蓢村和西湾村临近黄杨河,具有滨河风貌;白蕉镇的沙石村和月坑村,有着水乡特色;乾务镇的湾口村和网山村,是山水田园风光;斗门镇的斗门村和新乡村,具有浓厚历史底蕴;莲洲镇的上栏村和下栏村,适合连片打造。
据悉,这10条乡村振兴样板村将按照2000万元/村的投资额进行建设,其中区级财政安排1500万元/村,镇级财政配套500万元/村。本次项目计划在4月1日前要组织施工队伍进村开展项目建设,场地清理等工作,4月15日前要完成各村的建设方案并进行审核,方案通过后全面实施,按照施工工期9个月进行工作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为达到高度统筹,标准统一,快速推进2020年10条样板村建设,斗门将采取“国有企业总揽推进”的模式进行建设,由各属地镇人民政府作为建设单位,由市属国有企业格力集团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代建单位,统筹推进10条样板村设计及建设管理工作,采取EPC(设计施工采购总承包)的建设模式实施,按照每镇一个EPC标的进行招标建设。施工单位由格力集团下属子公司格力建安集团与斗门区城投下属子公司尚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承担10条样板村建设任务。设计单位从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14家设计团队中选取,目前已初步选定了5家设计单位。
五大方面升级改造
据了解,斗门此次推进10条乡村振兴样板村的改造内容包括雨污分流、三线整治、垃圾治理、道路提升及风貌提升等五大方面工作内容。与首批13条乡村振兴样板村改造区别在于,本次升级改造将不会“大挖大建”,尽可能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具体而言,升级改造工程将对全村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或分段进行收集处理,实现污水无外流。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应因地制宜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可通过完善现有村内污水渠、管网对村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并对污水渠进行覆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处理,避免在村内大挖大建。雨水根据村内地势合理安排排洪渠,可采取地面自然排水,按照少投入、少影响、有效果的原则推进雨污分流建设。
在三线整治上,斗门将规范整治村内的供电、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线路。参照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农村线路整治经验,本次以整治为主,不采取下地模式,实现村内“三线”铺设规范有序,尽量按照“檐下走线,屋后走线”原则进行规整,村内弱电线路整治参照城市小区建设模式,实现“多网融合”,实现运营商在村内中枢集中调试进户。
在道路提升方面,10条乡村振兴样板村的村内主干道将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进行提升建设。对历史、旅游资源明显的村,可按照高标准景观路的标准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村内道路、巷道硬底化率必须实现100%。
在环境及风貌打造上,此次改造会根据村内的环境,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设计、打造建设出一批亮点突出,景观优美的村内重要公共节点空间,提升村内环境水平。对村内的重要景观线,重要节点空间的破旧房屋、群众改造意愿高的房屋外立面进行集中改造打造村内靓丽风景。
在绿化提升方面,斗门将按照一村一绿景,一村一特色的原则进行村内绿化提升,根据各村的特色结合村民的意愿,选取适合本土种植的开花植物,打造连片的花海长廊,通过连片植物种植打造乡村美丽景观,丰富农村旅游资源。
斗门今年将建设改造30座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为整合和统筹村级基层组织服务资源,将公共服务站(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纳入党群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场所、系统、内容、制度和保障,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务、政务、村务为一体的为民服务综合平台,斗门区今年将推进建设改造30座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据了解,30座党群服务中心的改造工作是斗门区2020年的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斗门区计划投资9000万元,选取30条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统一改造。本次选取的对象是按照“样板村优先、各镇推荐、条件成熟”的原则选取,具体包括西湾村、草朗村、黄金村、新青村、南澳村、新马墩村、月坑村、新环村、灯笼村、成裕村、白蕉村、榕益村、夏村、湾口村、网山村、狮群村、石狗村、下洲村、斗门村、新乡村、大濠冲村、八甲村、光明村、南青村、红星村、东湾村、上栏村、下栏村、三龙村、新益村。
按照中央、省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相关要求,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将统筹运用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结合文明实践活动中心等建设需要。其中,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控制在500平方米以下,并且尽可能具有开放式的对外公共活动空间,建筑风貌符合地方特色。
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会是什么模样呢?笔者了解到,党群服务中心必须具备公共服务办事大厅、村“两委”办公室、综合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多功能室)、村经济联合社办公室、卫生服务室、社会管理室(用于司法调解、警务、信访排查、综治维稳等工作)、农家书屋、妇女儿童老人关爱中心、志愿者工作室(志愿服务物资保障室)等九个基本功能室。与此同时,各村党群服务中心还可以结合本村实际,创新设立其他功能室,如增加村民议事厅、文化礼堂、档案资料室、专业协会室、长者饭堂等。
据悉,该项目作为斗门区2020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计划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按照计划,4月1日启动项目设计、审批、招标等前期工作,8月1日前进行实质性施工,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项目建设,2021年3月底前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搬迁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廖明山吴梓昊打击犯罪是刑警的天职。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斗门刑侦大队党员民警黄浪潺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全...